长途“气” 短途“电” 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化趋势明显
继前日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推出的回顾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新品篇《多款新品亮相武汉商用车展 高端化是趋势》以及技术篇《新技术亮相2017武汉国际商用车展 推动行业发展》之后,今天我们将推出第三篇梳理商用车企业在本次武汉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产品,相信中国的商用车企业未来一定能够通过提升创新技术水平来驱动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推动行业新能源发展。
发展新能源产品是商用车的大势所趋,而具体的技术路线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毕竟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离不开实用性这一前提条件,或许武汉商用车展的参展产品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未来趋势。
在本届武汉商用车展上,基本上每家企业都展出了新能源产品,虽然新能源产品与传统燃料产品相比占比虽然不高,但已经能反引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而各大商用车企业在发展新能源产品布局上也布局了全新思路,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更加注重配套设施综合研发。下面就跟着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一起看看这次车展上有哪些新能源产品亮相?
多面手电动轻卡 面向城市短途物流
本届展会两厢的纯电动商用车基本集中在轻型卡车和轻型多功能商用车两大类,上汽跃进、江淮帅铃、吉利远程等均带来了电动轻型卡车,更多的是面向城市短途物流以及小型改装专用车。
上汽跃进EC100纯电动轻卡厢式物流车
上汽跃进带来了两台纯电动轻卡,分别是采用三元锂电池的EC100纯电动轻卡厢式物流车和锰酸锂电池的ES50纯电动轻卡专用底盘,其中外观涂装为菜鸟物流的EC100备受关注。拥有上汽集团背景、跃进近60年轻卡底盘经验、纯电动发展趋势以及阿里巴巴集团背景的菜鸟物流的青睐,多方面的加持让EC100成为了跃进展台的焦点。而ES50纯电动轻卡专用底盘则是更具前瞻性的产品,面向未来纯电动轻型专用车市场,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或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上汽跃进ES50纯电动轻卡专用底盘
江淮帅铃带来了i5和i3两款纯电动轻卡,均为厢式物流车产品。在传统能源轻卡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江淮轻卡,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品。虽然从目前的展品看还集中在城市物流领域,但是以江淮在轻卡以及专用改装领域的传统优势,发展纯电动专用车也将是水到渠成的。
江淮帅铃i6纯电动轻型多功能商用车、i3及i5纯电动轻卡
纯电动多功能商用车 应对城市物流
除了纯电动轻卡产品,纯电动多功能商用车成为亮点。南京依维柯、江淮帅铃和北汽福田均带来了相应产品。轻型多功能商用车老牌企业南京依维柯,展出了基于其成熟产品powerdaily的PD EV42纯电动物流车。在本届车展上,南京依维柯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品两条线均推出了重量级产品,全新一代DAILY上市,纯电动物流车亮相,未来南京依维柯双线发展的战略可见一斑。
南京依维柯PDEV42纯电动厢式物流车
江淮帅铃i6是在江淮星锐长轴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的纯电动厢式货车,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用215公里的续航里程,完全能够应对城市物流和短途城际物流的需求,在环保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纯电动物流车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
跑长途 天然气重卡经济性表现更佳
上汽红岩在本届车展上在发布大马力牵引车之外,还展出了LNG自卸车,这是上汽红岩在其工程自卸车自身品质实力基础上,依托IVECO先进技术,全新打造的新时代节能环保重卡。据悉,该LNG自卸车不仅延续了红岩车型特有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借鉴欧洲成熟轻量化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LNG自卸车进行合理减重,实现了科学轻量化。同时,在经济性上,该车也表现极佳,相对其他同类产品低4%的耗气量,相比柴油,能够节约成本35%左右,从而为用户创造更大收益。
上汽红岩LNG轻量化自卸车
相比较采用天然气动力,纯电动重卡由于受电池储能、重量、充电设施、充电速度等方面的制约,还未能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所以在重型卡车新能源发展领域,天然气或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技术路线。
而在客车市场,由于相对固定的行驶路线,纯电动发展的相对较好,本届车展吉利远程等厂家也带来了纯电动公交车产品,展示着未来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发展新能源产品是商用车的大势所趋,而具体的技术路线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毕竟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离不开实用性这一前提条件,或许武汉商用车展的参展产品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未来趋势。(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 马瀚明)
(责任编辑: 龚磊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