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在赋予产品生命的岗位看南京依维柯发展
当一辆汽车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最先吸引视线的一定是颜色。正因为如此,汽车生产企业为每一款产品都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供用户选择,还为每种颜色都取了名字,颜色成为赋予一辆汽车生命的载体。
涂装在大家看来可能是整个汽车制造过程中最不起眼的一到工序,可是每位用户在选择购买车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车体的颜色,俗话讲“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所以涂装工序其实就是汽车生命的载体。
南京依维柯全新一代DAILY产品。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而在南京依维柯涂装车间从事设备调试的胡晓明,从1998年进入南京依维柯参加工作后,在近20年工作时间里,看着南京依维柯的每一辆白车身变成有颜色有生命的成品车,他可以是一位真正目睹南京依维柯发展过程的见证者。
南京依维柯涂装车间员工胡晓明。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我在1998年进入南京依维柯工作,当时只是听说涂装车间设备是纯进口的,科技含量高,工作富有挑战性,”胡晓明说道,“我就选择来到这里工作了,没想到一干就是20年。”据胡晓明回忆,当时引进的涂装设备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以及可靠性都很高。当时觉得很自豪,可以接触进口设备。
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这些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涂装设备,渐渐不能满足市场反馈带来的产品升级需求。胡晓明坦言,他日常的工作内容除了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肩负起设备升级的工作。然而升级的基础低,升级后的效果依然有限。
南京依维柯桥林基地总装生产线。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胡晓明面对设备升级的无奈,同样也是摆在南京依维柯管理层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之一。而就在2017年,南京依维柯的生产基地从南京市内的黑墨营,搬迁至江北的桥林。这次搬迁,不但解决了设备升级的问题,更令南京依维柯有了重换新生的基础。
南京依维柯全新一代DAILY产品。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胡晓明说:“桥林基地是一座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基地,设备集成度、信息化高。我们作为产业工人,目标就是要适应变革,支撑企业发展。”他坦言,在此次生产基地搬迁过程中,他和同事们全程参与了设备的招投标项目中,解决了许多新问题,对新设备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虽然条件很艰苦,工作压力更大,但是我们充满感情,很值得。”胡晓明说。
南京依维柯桥林基地冲压生产线。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他表示,桥林基地新设备的先进性,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采用了总线结构,信息交互更多更快,大幅度缩短了设备调试周期,从单纯的线路连接提升到了数据链接层面,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品,不同的涂装要求进行信息化跟踪。同时,胡晓明介绍道,涂装车间在搬迁后,对设备操作要求更严格,指导文件更详细,更全面。
南京依维柯桥林基地总装生产线。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跨时代的升级不仅仅体现在涂装车间,据了解,桥林基地主要由全新的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动力总成车间,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组成;主要生产依维柯全系列整车、同步欧洲的F1系列发动机和变速箱。该基地一期规划产能7.8万辆,后期可扩展至15万辆;并且,桥林基地拥有同步欧洲的自动化生产制造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其中,桥林基地的冲压自动化线从胚料的拆垛、分张、涂油到线间的传输,均由机器人完成;车身焊接生产线机器人使用率达100%;发动机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0%。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机器人在加工工艺上的应用,还延伸到信息自动化的物料传递、搬运以及信息系统对整个工厂的集成。
南京依维柯桥林基地总装生产线。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南京依维柯生产基地从市内搬迁至郊区,这确实增加了部分员工上下班路程。对此,胡晓明说:“工厂外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大趋势,公司安排了班车,影响并不大。”
南京依维柯涂装车间员工胡晓明。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马瀚明摄
“我父母都是在南京依维柯工作的老员工,”胡晓明笑着说,“我很自豪作为厂二代在这里继续工作。”他表示,看着每一台车在这里有了颜色仿佛有了生命,自身由衷的欣慰,更高兴的是看到南京依维柯发展的越来越好。“骄傲!自豪!”胡晓明说,“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经济日报-中国商用汽车网 记者马瀚明)
(责任编辑: 龚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