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最大破产案:永泰轮胎是怎样倒下的?
8月2日,山东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条公告,“本院根据广饶县财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于2018年7月16日裁定受理永泰集团清算一案,并于2018年7月16日指定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担任永泰集团管理人。”
永泰集团是以生产轮胎、车身板件为主的企业。而公告的发布,意味着永泰集团被申请破产清算,正式在官方意义上宣告倒闭。
从鼎盛到落寞 永泰集团制造轮胎业最大破产案
永泰集团成立于1996年,位于山东东营市广饶县。总资产35亿元,占地800亩,员工最多时达到五千多人,年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15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600万条、供电1.8亿千瓦时。
鼎盛之时,山东永泰集团曾进入了全球轮胎行业75强排行榜,并在2016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70位,综合实力列轮胎第一大省——山东轮胎行业第七位,董事长尤学中更是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2013年之后,通过两次海外并购,永泰集团成为一家以生产轮胎、铝镁合金车轮、车身板件、结构组件等产品为主,集热电、新能源、科研工贸于一体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成立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永泰集团不断扩张,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2001年,永泰半钢胎一期项目奠基,热电厂项目开建;2002年,永泰全钢胎项目奠基。2007年,山东永泰年产200万条半钢高性能轮胎项目开工;2009年,泰贷光伏项目投建。2013年到2015年期间,又分别并购了英国和日本两家工厂。同时,各类项目纷纷上马,在外界看来永泰集团的发展步伐始终没有停歇。
近些年随着中国轮胎业产能严重过剩,欧美市场加大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反补贴力度,中国轮胎行业进入萧条期,轮胎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永泰集团董事长尤学中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阵痛期,传统轮胎产业也势必要转型,粗放式发展已经一去不复返。”
永泰集团作为转型大潮中的一员,却逐渐走向落寞。由于扩张过程中资金链吃紧,2017年9月22日,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对山东永泰集团总裁尤晓明、副总经理杨永军以涉嫌骗取贷款罪批准逮捕。根据天眼查显示,山东永泰集团涉及经济诉讼多达105起,作为失信人信息多达28起。
无力归还欠债后,2017年11月13日,山东青州市人民法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永泰集团有限公司名下的58项商标的所有权的拍卖,评估价值为929万元,起拍价为650.3万。拍卖的商标包括:YONGTAI、盾轮、固特崴、固特富、奔纳富等。
此前,山东恒宇集团、奥戈瑞集团、山东大王金泰集团、昊龙集团、泰丰轮胎等三十多家国产轮胎企业已经纷纷倒下。事到如今,永泰集团正式进入申请清算阶段,又一家大型轮胎企业轰然倒下。
失败案例引发深思 激进扩张路线导致资金链吃紧
对于永泰集团遭遇资金紧张而破产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这与永泰集团在转型过程中,盲目投资、激进扩张的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从永泰集团的发展情况来看,也确实是在疯狂并购中企图求得发展。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之后,永泰集团扩张速度更加迅猛,2013年 7月23日,永泰集团斥资3000万英镑,并购知名汽车部件制造商——英国考普莱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之后又耗资360万英镑,为英国子公司购置世界最先进的2500吨冲压机设备。
2015年6月12日,永泰集团又斥资2800万英镑并购日本本田汽车旗下“UYT”工厂,更名为考普莱装配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服务于日系车辆的供应商;与此同时,永泰集团旗下的房地产、车轮、机械、汽配、新能源等各大项目纷纷上马。
“当年我们去永泰集团的时候,就发现这家企业规划特别多,甚至因为董事长有了孙子,就要涉足儿童汽车座椅领域。”某位对永泰轮胎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表示,即使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以如此冒进的步伐进行扩张,势必引发资金链问题,同时,作为一家在当地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最终破产而引起的问题也将产生巨大反响。
“海外并购是为了掌握企业不具备的前瞻性技术和弥补自身短板,不能成为接盘外资企业扔掉的包袱。”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此前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就强调,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是通过投资市场的标杆效应进行海外并购。其实,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资金并不是特别充裕。对标的公司进行深入评估后,如果发现可能驾驭不了,应该要慎重考虑。
“永泰集团为何会走到这个地步,我们也不方便过多评述。但是我当时在永泰的时候,企业的项目非常多,海外扩张的步伐也比较快,导致资金链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上述离职的管理人员如是说。当记者拨通该企业原来负责海外并购业务的某管理人员电话,询问永泰集团在海外并购方面的问题时,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大鹏此前也曾表示,我国零部件行业不少并购都是‘蛇吞象’,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提倡量力而行。如果评估下来,并购的企业比母公司庞大且未来管控可能有难度,最好放弃,否则失败的风险比较高,对企业自身发展也不利。
(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