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下滑趋势依旧 国际零部件企业在华前景几何?
2018年,中国车市经历罕见下滑,截止2019年5月,这一下滑趋势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同比降幅有所扩大。在这一情况之下,不只是整车企业受到影响,零部件企业也可谓压力空前,因为不仅要面对低迷的汽车行业大环境,他们还面临着“新四化”趋势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那么,针对此,一向不吝在华投资的国际零部件企业的下一步规划是什么?是开辟新的创收渠道?还是静观市场,谨慎投资?发展的重心以及策略是否会有所转变?在盖世汽车近期举办的“C Talk 奋斗2019”高端系列访谈中,多家国际零部件企业高层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将相关内容汇整如下,与您共享!
博世:2019年将大举进军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领域
根据博世集团2018年财报,博世2018年在华实现销售额1126亿元人民币(约合144亿欧元),同比增长2.5%。2018年,中国市场为博世集团贡献了18%的销售额。而对于2019年及未来5年,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增长至少要快于市场本身,没有要求特别高的涨幅,但是也要有一定的紧迫感。”
他坦言:“目前,博世大部分产品线在传统车上的份额大于新能源,传统车的喷油系统现在已经很少人去研发,但是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机等产品则有很多企业在做,我们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在新能源汽车上我们很难拿到像在传统燃油车这么高的份额。而在自动驾驶方面,由于前期投入较大,贡献暂时也是较小。”
不过,尽管目前这些新板块的贡献还不大,但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技术的进步,新市场的潜力将逐步释放,并有望为其中企业带来颇丰收益。陈玉东表示,就博世而言,当前的投入是希望未来能够产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博世中国近期也正式宣布,在2019年,其将大举进军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领域。
采埃孚:全面撒网,“下一代出行”战略涵盖四大领域
转型已经成为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一个大趋势,采埃孚也在转型。采埃孚董事会成员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表示:“我们把2025战略(Strategy 2025)进一步推进为“下一代出行”战略,我们认为行业将会变革,向出行解决方案转型。而采埃孚想成为市场塑造者和技术提供者,赋能未来出行。”
对于采埃孚而言,在下一代移动出行竞赛中,具备整合各个不同车辆系统的能力至关重要,具体的整合系统包括车辆控制系统、自主驾驶相关的各种系统,还有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驱动系统等。据了解,采埃孚的下一代出行战略就主要包含四大领域,分别为:自主驾驶、电驱动、集成式安全系统、车辆运动控制。而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采埃孚就展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例如可同时适用于传统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车型的电驱动模块化车桥系统mSTARS等等。
法雷奥:内部业务板块互有联系,暂没有拆分业务的必要
法雷奥共有四大事业部,即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热系统和视觉系统,在中国均有相应的业务布局。目前,法雷奥在中国拥有34个生产基地、14个研发中心、近两万名员工,在长春、沈阳、天津、南京、无锡、上海、武汉、荆州、佛山等地都有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据法雷奥中国区总裁马法龙介绍,这四个板块的占比都比较平均,随着时期不同互有高低,可能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这一块会略小些,但它发展的很快。
近几年,为了更好的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不少企业通过拆分或是成立独立的公司来进行相关的研发和运营。对此,马法龙表示:“这些公司作此类业务拆分可能是出于某些财务方面的考量。对法雷奥而言,我们内部的业务板块是互有联系的,故暂时没有拆分业务的必要。举个例子,我们雨刮系统和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板块就共同开发了传感器清洁系统,用于清洗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对于自动驾驶车辆来说,这个非常重要。”
佛吉亚:每年至少投资1.6亿欧元用于创新研发
尽管车市表现不甚乐观,但佛吉亚对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还是十分有信心的。佛吉亚中国区总裁唐德福表示:“通常情况下,我们保持着20%左右的年增速,这是2%-4%左右市场增速以及我们自身有机增长的结合。虽然2018年车市出现负增长,2019年可能依旧如此,但我们可以确认的一点是,我们的增长模式和范围都将保持不变。”
当然,他也进一步指出,基于当前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佛吉亚预期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较2018年将下滑1%,2019年上半年形势严峻,下半年逐步回暖。基于这一假设,预计公司2019财年销售额增长(按固定汇率计算)将继续远超全球汽车产量增速,预期将增长150个基准点,营业利润率至少达7%。
那么,佛吉亚2019年的突破点和增长点是什么?唐德福认为,佛吉亚的增长点有两个:一方面,在电气化、网联化和轻量化的大趋势下,佛吉亚将保持技术创新,成为行业转型的领导者之一,据其透露,未来佛吉亚将每年至少投资1.6亿欧元用于创新研发,另外集团也出资5000万欧元用于投资初创公司;另一方面,佛吉亚将继续保持与中国主机厂的合作关系。
马勒:下个五年全球新能源车业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
马勒目前主机业务主要有四个板块,在中国,以传统发动机系统和零部件以及滤清系统为主的传统业务板块占比60%左右;热管理系统以及机电一体化业务占40%左右。
马勒中国总经理胡坤认为,从结构上来看,非传统发动机业务的增长潜力将大于传统发动业务的增长。以热管理系统业务为例,相较于传统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将涉及到更多的元器件和更复杂的系统开发,例如马勒的产品系列中新增加了PTC加热器、热泵空调、电动压缩机等部件,使其在这一新的领域不断拓展深入,未来可期。
胡坤表示,马勒在百年前以内燃机活塞起家,既稳扎稳打又布局长远。通过自主创新和一系列并购,日益壮大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业务以及逐渐成长的新能源机电一体化业务,使得整个集团对传统内燃机业务的依赖度已经降到50%左右,这个比例还会逐年下降。据她透露,马勒预期在下个五年全球新能源车业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
奥托立夫: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各个产品线均衡发展
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奥托立夫2018年业绩继续增长,占其全球业务收入的18%。据奥托立夫中国区总裁程翠香介绍,目前,安全带、气囊产品各占奥托立夫业务比重的40%多一些,剩下不到20%是方向盘,各个产品线发展势头良好,奥托立夫目标是推动各个产品线均衡发展,未来实现销售的持续增长。
至于如何逆势增长,程翠香表示,一方面,前几年拿下的订单数量可维持公司市场份额的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每三年升级一次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将不断促进车辆具备更安全的性能,这对奥托立夫而言是很大的机会。按照2018年C-NCAP的标准,很多车型都可以拿到五星,但是到2021年,现在的五星车有一大部分将不达标。
她还指出,保持优势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面向未来的产品技术上继续走在前面,满足C-NCAP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二是对质量的坚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奥托立夫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和制造能力,即PPK和CPK能力,从统计学角度来确保有能力不产生不合格品;三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
博格华纳:未来还会不断进行收购,增强在电驱动领域的地位
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生指出,未来混动及纯电动应用是其主要增长点。据了解,目前博格华纳共有涡轮增压系统、排放与热能系统、摩斯系统、变速器系统、动力驱动系统五大业务单元,而每一项业务单元除了原有的传统燃油车业务之外,都已经拓展了相应的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的业务。
对于未来重要业务增长点,近年博格华纳在混动及纯电动系统方面的投资不断加大,产品方面,目前该司已经覆盖P0-P4全线混动解决方案,尤其是行业普遍看好的P2解决方案,已达成多项合作。而在电驱动方面,eDM电驱动模块、eGearDrive变速器电子驱动桥等技术也已经逐渐从研发层面走向量产。而eAxle iDM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模块也预计会在2021年量产。
而为了保障电气化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去年,该司武汉新工厂建成投产,主要生产驱动电机、P2电机、集成控制器的48V起发一体机、起动机、交流发电机及其他相关控制器的部件,以支持中国本土电动汽车、混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其还通过收购不断扩大自身的能力。谈跃生指出,未来博格华纳还会不断进行收购,以增强其在电驱动领域的领先地位。
海斯坦普:十年内将成为主机厂部分代工者,创造更多收益
海斯坦普专注于汽车金属组件设计、开发和制造,致力于在涵盖白车身、底盘和机构件领域研发出更安全更轻量化的先进技术,目前在中国已经有11家生产工厂和2家研发中心,业绩稳步增长。而对于已经到来的2019年,海斯坦普亚太区总裁Kevin Stobbs表示:“今年应该还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不过我们已经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比如和北京海纳川的天津合资工厂已经于去年11月份开业,北京工厂也于近日破土动工。天津工厂投产后将为海斯坦普带来更多收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个别工厂的业绩下滑。总的来说,基于对当下市场环境的判断,我们预计今年会实现小幅度利润增长”
据了解,面对新的技术趋势,海斯坦普有自己的判断及布局。如今,随着电动化的发展,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斯坦普的一系列轻量化技术产品,如铝制副车架、碳纤维悬架等,均可用于电动车型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
另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主机厂越来越重视电动化研发,在制造方面便催生出了巨大的代工需求。Stobbs先生表示:“一开始我们只是向主机厂提供冲压零部件,接着逐渐将部分冲压车间的职能接管过来,再后来将零部件组装成半成品的业务也由我们来负责。我认为,大约十年的时间内,海斯坦普将可能包揽整个车身组装环节,成为主机厂的部分代工者,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不过,想要成为部分代工厂,必须和本土主机厂建立紧密联系,所以我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合作版图,在昆山、沈阳、北京、武汉、重庆和东莞陆续建立了工厂。”
德纳:收购带来的优势会在2019年及之后得到更全面展示
作为全球知名传动、密封和热管理技术供应商,德纳2018年公司整体销售额为81亿美元,德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德纳全球电气化业务高级副总裁、德纳中国及大洋洲总裁华安东透露,今年的目标是希望突破90亿美元。
当然,他同时指出,2019年的增长情况,要分区域,有些地区是下降的,而有些是增长。“事实上,消费者向SUV、皮卡等的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益处,我们的产品在这两个领域是很有竞争力的。而我们的商用车卡车的产品销量也很好,在非公路方面,我们的产品涉及到诸多细分市场,亦将会取得不错的表现。”
此外,华安东认为,此前德纳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带来的优势会在2019年及之后得到更全面的展示。据了解,德纳在短短的2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7项收购,当中包括布雷维尼的动力传动和液压传动业务;功率转换器和控制系统制造商TM4的大部分股权;欧瑞康集团传动系统事业部,包括内部永磁电机设计制造商Ashwoods Electric Motors的大部分股权;低压电机、逆变器和控制系统设计者和制造商SME集团等。
博泽:2019年会有29项战略落地
去年年初,博泽新掌门人 Kurt Sauernheimer到访中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是博泽非常重要的市场,公司计划到2025年中国区的业务能占到博泽全球业务总量的30%,而与中国本土整车制造商的业务占销售比重最少提升至20%;此外,公司计划2018至2023年,在中国累计投资5.75亿欧元。
博泽中国区总裁项洁亦表示:“车市步伐虽然有所放缓,但我们投资大方向上不会改变。”据其介绍,2019年博泽会有29项战略落地,且对于每一项措施都有严密地跟踪执行进度。而在这些举措中,最核心的就是能力建设,当中包括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成本的控制、效率的优化、团队能力的提升等。以产品竞争力为例,她指出,我们全球每年大概是8%的销售费用投入到新产品研发里面去,中国亦是如此。此外,在上述的29条战略内容中,较多的就是三大事业部里面具体的产品措施。
海拉: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产品上预留了充足的研发资金
海拉的财年是从去年6月到今年5月。从其上半财年业绩数据来看,货币与资产组合调整后的销售额增长7.3%,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达8.6%;现金流也比较稳定,增长了50%,完成了预期目标。
那么,在车市新的发展境况下,为持续良好业绩表现,海拉在战略方面是否有新的调整计划?对此,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Jan Hellmich表示:“暂时没有大的调整,依旧按照我们的全球战略,朝着电气与电动化、互联化与数字化、自动化、个性化四大方向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创新发展,在自动驾驶、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产品上,我们预留了充足的研发资金,企业发展目标明确。”
另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快速发展的市场所需,其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了行业资源的整合,如与采埃孚、AEye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建立新的合作,与佛吉亚在未来座舱内饰照明方面展开合作等。此外,该司还在柏林、硅谷、上海成立了创新中心,与初创公司进行孵化合作……
江森自控:持续关注前装市场的同时,也会放更多的资源在售后市场
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杨时丰认为,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目前车市下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前装市场,售后市场依然处于发展黄金期。“中国售后市场的良好前景,正吸引一些大的国际性售后公司在想尽办法进入,而我们在持续关注OE市场的同时,未来也会放更多的资源在售后市场。”
而无论是前装市场,还是售后市场,技术的不断创新、产品范围的拓宽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竞争实力,尤其是在前装市场。众所周知,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成为资本投资的重点之一,企业在此方面的投入亦不断增加。不过,作为蓄电池领域的领导者,江森自控在此方面则表现的较为冷静。
杨时丰表示,针对新能源汽车诸多的电池解决方案,江森自控技术上均在密切跟进和研发中,但在量产上相对比较谨慎,“新能源汽车虽增速很快,但相对来说体量依然较小,如在此境况下商业化,盈利会存在问题。此外,在生产上如果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话,很难标准化作业,保障产品质量。因此技术上我们会不断创新,生产上则会等待时机。”
(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