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陕汽:打造业界明星代工品牌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宏(右)与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集陕汽董事长李志敏出席庆典活动
中集陕汽即将交付的自卸车产品
2018年6月1日,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陕汽)在西安举办“双超”庆典——庆祝2018订单突破10000辆暨月产突破2000辆。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宏,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晓乾,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银朝,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集陕汽董事长李志敏等领导出席庆典活动。
李志敏强调,中集陕汽是中集车辆集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自卸车上装生产基地,承载着中集与陕汽两大集团深度合作的美好期望。中集陕汽要不忘为陕汽做好配套服务的建厂初衷,迅速在主机厂的价值链中,建立业界明星代工品牌,打造企业转型升级新亮点。今年,我们将在产品升级、产线升级上加大投入,用最优秀的产品和最专业的服务,配合陕汽20万辆年度目标的顺利达成。
郝晓乾代表王延宏致辞,并对中集陕汽订单产量双突破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中集陕汽是陕汽专用车板块的重要合作伙伴,承担着带动陕汽专用车业务向高端化发展的重任。下一步,我们将与中集车辆紧密合作,汇集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中集陕汽的发展,实现技术、市场、效益、品牌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发展。他希望,中集陕汽要下功夫做精专用车业务,为陕汽实现“2035”战略目标和陕西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集陕汽总经理孔飞认为,“在物资、产线得到很好保障的条件下,中集陕汽积极响应陕重汽‘战略落地、创新驱动、挑战自我、迈向高端’的年度目标,以及‘冲刺10万辆,决胜上半年’的阶段任务,我们在一季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干100天,奋斗正当时’的活动,把‘保交期’提到公司的首要任务上来,让中集陕汽的委改产品给陕重汽战略目标提供最有力的保障。紧扣陕重汽市场目标,以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快速的交付周期,获得了经销商和客户的认可,赢得了突破性的订单量。”
据了解,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共同投资成立。中集陕汽建厂11年来,始终坚持“诚信正值、成就客户”的价值导向,专心、专注、专业的为陕重汽提供优质的车辆上装制造和服务,连续八年荣获陕重汽委改体系综合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陕重汽2017年度“最佳委改合作奖”。
截止今年5月底,中集陕汽全年订单量已经突破1万辆,单月产量突破2000辆,这也是中集陕汽建厂11年多来的最高月产能。中集陕汽从2010年开始,在行业率先应用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矩形箱侧板、后门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等装备和技术,并且经过这三年的不断优化,于2014年引进了中集德国工厂U型货箱自动化生产线,使得中集陕汽在上装产能方面,以单班日产65台领先于国内同行。而在今年5月份,中集陕汽的单班产能已经提升到70台。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