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用车站 > 特种作业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 频传捷报 批量交车

2020年04月20日 09:09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近日,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批量交付安徽阜阳某企业,助力用户危化品运输。事实上,这并不是该用户第一次购买红岩重卡,在该用户的车队里还驻扎着一个“红岩军团”。

  自2017年购买第一台红岩杰狮危化品车后,该用户就被红岩杰狮的优秀表现所打动,将原有车辆逐步淘汰切换,后期所购新车全部选用红岩重卡。此番购买的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更是集“智能、高效、安全、节油”于一身,自2019年上市以来,受到各地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广泛好评。

  对于危化品运输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安全性能了,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在安全方面下了硬功夫。

  通过匹配ADAS智能化辅助驾驶设备,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可具备FCWS前碰撞预警、LDWS车道偏离预警、PCW行人碰撞系统、TPM胎压监测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等功能,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大大降低了危化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还配备了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AEBS紧急制动系统、胎温胎压监测系统、装卸料安全互锁、转向轮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及电子限速装置,技术全面升级,及时消除隐患。

  为全面保证驾驶安全,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从车头到罐尾布满了摄像头,从而获得360°环视影像;车内同样具备摄像头,应用于人脸识别技术开发的DMS防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可捕捉司机闭眼、打哈欠、打电话、眨眼等行为状态,及时预警,杜绝疲劳驾驶,主动保护驾驶安全。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驾驶室采用四点悬浮安全设计,发生碰撞时驾驶室整体后移500mm,最大限度地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保护驾乘安全。

  即使发生碰撞,车罐采用的高科技安全涂层也能避免二次事故,避免罐体内的易燃易爆物质发生泄漏和爆炸;发动机采用缸内制动专利技术,制动效率高达80%,配备国际主流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高达4000N.m,有效提高安全性。

  “技术标准一体化”是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的另一大亮点。

  该车采用主、挂车一体化集成设计,创新运用7项车罐一体化专利技术,提升整车使用一致性与便利性;全面统一技术标准、数据通讯等,实现主、挂车协同控制,提升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最重要的是,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出现以后,用户不用再分开去找不同的主机厂了,红岩服务零距离可以提供全流程的售后服务。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搭载自主智能网联科技,一声“你好,小红”就能轻松唤醒车载智能语音助手“小红”,畅享6e互联体验:e交互—智能语音系统、e路行—卡车定制导航系统、e安全—智驾安全系统、e诊断—在线预约远程诊断、e起乐—定制电台海量资源、e平台—智能车队管理系统。

  上汽红岩针对广大用户实际需求,全面升级新款危化车的驾乘体验,让长途驾驶更加舒适。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以黑色和灰色作为主色调,从中控台的配色到卧铺再到窗帘,整体配色颇为协调,看起来很舒服。

  座椅的设计源自人体工程学,在细节处为用户带来舒适感受,上车扶手增加防冻手、防静电软包,提升舒适感;优化后的休息踏板和油门踏板,更能有效缓解用户驾驶车辆时的疲劳;卧铺的舒适程度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让用户在休息时感受一份“舒适时光”。

  上汽红岩始终坚持将卡友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像家人一样关心和守护卡友的安全,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将助力更多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安全运输,平安启航。


(责任编辑:马瀚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