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用车站 > 工程机械 > 正文
中经搜索

挖掘机5分钟开走一台 基建行业强劲反弹已登场

2020年05月09日 08:13    来源: 证券日报    

  一千台挖掘机放一起会有多壮观?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三一重工,看到在三一重工临港产业园中,近千辆各规格的“三一牌”中型挖掘机扎堆列阵,密密麻麻,布满整个露天停车场,正准备交付给客户。三一重工工作人员表示:“镜头里的这些设备早已被客户买走了,最近有很多客户前来提车。”

  在产、供、销大热的背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强劲反弹,带动上游工程设备生产商加班加点忙生产。三一重工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灯塔工厂”改造完毕,三一重工还将释放出更大活力。

  客户蜂拥喜提车

  在三一重工的线下销售中心里,前来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表情略带焦急。来自湖北的客户张先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的机型非常抢手,刚刚上线就被人订购完了,一下线就被运走送去工地了,连车影子我们都没看见。”

  为了顺利提到自己想要的新车,张先生特地到车间来看一看生产进度。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看到新产品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就如同看到产房里初生婴儿一般,“有一种马上要当爹的感觉。”

  在三一重工的挖掘机装配车间里,刚刚下线的大型装备正鱼贯而出。《证券日报》记者掐表计算,每5分钟就开走一辆。挖机装配车间负责人介绍:“现在这里都是满负荷生产,为了应对旺盛的需求,近期还扩建了2条生产线。”

  仅仅3月份,三一重工挖掘机销售量就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三一小挖4月份产量突破6366台,刷新了全国同行业生产记录。

  车间工人连轴转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不仅是临港产业园出现客户扎堆喜提车的景象,车间工人连轴加班的情况也逐渐成为三一重工各个产业园的常态。

  在18号厂房外,200辆各型泵车、车载泵已经系上了红绸带,喜气洋洋的等待客户前来提货。在宁乡工业园里,百余台红色起重机停满路边,勉强留出一条车道。它们将陆续启程奔赴国内基础设施的各条战线上。

  作为工程机械领跑者,三一重工已全面开足马力确保供应。泵车装配生产线上钢花四溅、机床轰鸣,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种机械,进行混凝土泵车最后的装配。泵车车间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这里处于饱和运转的状态,有的订单已排到下半年了。”

  基建强劲反弹

  客户们蜂拥而至,工人们加班加点,这一切的背后是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出现强劲反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仅3月份,国内新开工项目11998个,比1月份至2月份增加9497个;一季度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降幅比1月份至2月份收窄25.1个百分点。各地施工工地开工复产,必然要求工程机械设备生产商也开足马力。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3月份,全国共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49408台,其中国内市场销量占到46610台,同比增长11.2%,强劲反弹已在路上。这种强力反弹效应体现在三一重工身上,表现为产、供、销全面爆发式增长。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扩大基建投资的影响,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银证券等多家专业机构纷纷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二季度,工程机械行业有望持续发力,对2020年度展望为“正面”,估算挖掘机行业增速不低于10%,起重机行业增速保持10%以上增长,泵车行业将延续15%以上增幅。同时,行业龙头企业将处于持续领跑的地位,并引领行业的増势。

  三一重工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行业强劲反弹持续发酵以及灯塔工厂改造的推进,三一重工还将进一步加快产品下线交付,支持客户们尽快投入开工建设。”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