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加速车用传感器向高集成度发展
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在汽车领域的加速渗透,汽车电子产品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电子市场总规模在350亿美元区间,其中,传统汽车核心电子约占65%,数字化与电动化占35%。有分析预测,未来3-5年,数字化和电动化占比将达到60%以上,而传统汽车核心电子将降至40%以下。
“传统汽车模式的改变,许多OEM和一级供应商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新车如何满足消费者和购车者的需求,从传感器产品的角度看,将为ST提供很多新的机会。”意法半导体亚太地区MEMS和传感器市场应用团队负责人Davide Bruno说到。
在Davide Bruno看来,汽车传感器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共享汽车加速发展下的无钥匙门禁系统;第二个是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的路噪抑制;第三个则是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所需的多传感器融合。
而在这些新的增长点中,ST都可以提供必要的关键技术。例如,在共享汽车采用汽车门禁这一新功能时,传感器的超低功耗是关键。基于在消费电子方面的丰富经验,ST拥有功耗最低的加速度计,可以实现无钥匙门禁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其次,路噪抑制系统需要多颗传感器,这比无钥匙门禁系统复杂得多。据了解,路噪抑制系统需要检测车轮振动的加速度计以及感测和记录车厢内部噪声的麦克风,目前许多OEM的解决方案有4个、6个甚至8个麦克风,检测车轮的加速度计有4个。ST的解决方案是把有特定传感器的子系统整合在一起。另外,自动驾驶功能的发展需要多传感器的融合,ST认为,2021年生产的汽车中有三分之一(33%)将是L2级和L3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相对于L1级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另外要升到L4和L5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需要在更大程度地融合不同的子系统,包括雷达、激光雷达等。
“未来汽车传感器高集成度或者说融合度非常重要,同时对测量精确度的要求也很高。” Davide Bruno强调指出。其坦言,今天的汽车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前所未有,ST已经参与到所有的汽车电子应用,从SiC汽车电动化,到ADAS视觉、ADAS雷达、车联网或5G技术、定位追踪等,对于车厢内监测应用,ST已经拥有多种图像传感器,且正在与多家一级供应商合作。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