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卡车站 > 皮卡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禁/取消报废/年检 皮卡用车顽疾亟待改革

2018年02月02日 10:48    来源: 中国皮卡网    

  2018年全国两会将从3月5日开始召开,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汽车产业始终是热门话题,尤其是围绕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二手车市场等话题。同时,在近几年的两会期间,有关皮卡车在国内的发展也成为了人大代表竞相提案的重点内容。 

  虽然我国的汽车销量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皮卡车的市场占比始终是没有超过2%,其中最主要的发展阻力就是来自政策的限制。放眼全球汽车市场,皮卡车正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深受各个阶层用户欢迎的热门车型。皮卡车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比为16.4%,并且同比往年还有着一定的上升;而在澳洲汽车市场,皮卡车的占比达到19.9%,除上述地区,皮卡车在东南亚国家的市场占比可能还要更高,甚至超过50%。

  尽管皮卡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份额占比很小,不过在2016—2017年间,皮卡车经历了市场低迷后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市场销量始终是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趋势。2017年皮卡车工业销量数据为410,665辆车,同比上升18.7%,成为全年汽车市场中销量增长最为迅猛的单一车型,与备受高度关注而销量却大幅下滑的MPV车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前,随着汽车消费用户的观念升级,人们对于皮卡车的认识更加全面,促使皮卡车深受越来越多的用户欢迎,尤其是80后、90后的用户。根据小编从一位90后车友了解到,其购买的首辆汽车就是皮卡,皮卡在满足他日常代步出行外,还在他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他的事业快速发展。当前,国内的皮卡用户涵盖各种行业,是人们创富的得力帮手,也促使皮卡行业在国内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同时,随着皮卡行业的快速发展,皮卡企业也频繁研发、上市众多新款车型,其中2016—2017年间,皮卡市场中的新款车型数量多达几十款。对已上市的新款车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皮卡车在车辆类型上正在面临着宽体皮卡、大尺寸皮卡的发展趋势,并且皮卡高端化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潮流,新款高端自动挡皮卡在市场中频繁出现。而针对经济实用的工具型皮卡,近几年皮卡企业在市场中也推出了平底货箱型皮卡、单排皮卡等。由此可以发现,皮卡车在国内即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皮卡车在国内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有关政策的限制仍是困扰皮卡车发展的枷锁。虽然在部分省份已经放宽了对于皮卡车进城的限制,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皮卡车用户依旧是面临着限行的困扰,造成了有车不敢开的尴尬局面。当前,进一步放宽皮卡进城的限制,成为众多皮卡用户的强烈期盼。 

  除了皮卡车限制进城的问题,皮卡车15年强制报废也是用户心中的顽疾。2017年乘用车已经取消了报废年限的限制,但皮卡车的报废年限何时解绑成为了百万皮卡用户的心结。皮卡车在车辆性能以及产品特性方面,相比其他车型更加皮实、抗造,并且多数车辆在到达报废年限时,车辆的性能以及工况仍处于相对较好的状态。同时,由于皮卡受到强制报废的困扰,二手车的残值率也大打折扣,影响着皮卡二手车市场的流通。

  而在用户实际用车方面,皮卡车用户还面临着一年一检以及高速限速100km/h的问题。同时,虽然2017年部分省份已经开始针对皮卡车办理免停车ETC,但仅限用于本省。由于各种政策的限制,造成部分意向购车用户对于皮卡车纷纷望而却步。  

  另根据中国皮卡网对2017年皮卡终端销量的分析,放宽皮卡进城限制的省份其市场终端销量均有着大幅的上升。同时,通过2016—2017年国内皮卡车的市场发展,皮卡政策的改革无疑可以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是行业发展的根基。2018年全国两会即将在春节之后正式召开,全国人大代表针对皮卡车是否会提新的提案,尤其是针对皮卡报废年限、扩大皮卡解禁范围以及年检、高速限速等问题,而这些所有的结果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