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卡车站 > 皮卡 > 正文
中经搜索

10月皮卡销量排行榜 亚、季军双双易主

2017年11月14日 16:03    来源: 中国皮卡网    

  根据中国皮卡网获得的皮卡车企工业销量数据信息(工业销量为皮卡企业销量信息,非终端销量数据),2017年10月,全国15家主流与非主流皮卡车企销售总计32542辆,同比增长28.87%,1-10月累计销售320944辆,同比增长16.1%。国产皮卡在“金九”取得销量新高之后,10月再次迎来爆发,17款主流皮卡车型中有14款取得了同比大幅增长,不管是相比去年同期还是今年全年,市场表现都可以说是相当突出。 

 

  小编进一步整理了10月国内主流皮卡销量排行榜,具体如下: 

  江铃汽车堪称金九银十乃至2017年皮卡市场的大赢家,宝典、域虎两大产品齐齐发力,让销量榜三甲迎来了近年来的最大一次变动——亚军、季军双双易主,江铃皮卡开启了今年的“巅峰时代”。

  域虎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长期以来的爆发式增长在全新域虎与经典域虎的推出后,迎来了新突破。本月,域虎单月销售3349辆,同比增长达到87.5%,一举将长城风骏6和自家老大哥江铃宝典甩到了身后,跃升销量亚军;宝典虽被域虎“后来者居上”,但单月销售3072辆,同比增长4.8%的成绩依然可观,稳稳坐在季军宝座。据中国皮卡网了解,江铃汽车未来将打造“宝典、经典域虎、全新域虎”的产品矩阵,全面满足不同用户对动力、配置的差异化需求,待产品铺货完毕,江铃汽车的销量增幅将再次得到加速。 

  相比而言,行业老大长城汽车的旺季表现喜忧参半。长城风骏5单月销售7142辆,依旧稳居榜首,但是,在各大车企的强势“攻击”下,一向居于榜单前列的风骏6却险些跌出前五,这似乎暗示着一直以来长城皮卡所倚靠的老牌企业的家底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被逐渐消磨。或许是市场欣欣向荣、政策利好,让长城终于意识到皮卡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或许是江铃的步步紧逼为其敲响了警钟,近期,长城似乎有重拾皮卡板块的迹象。有消息称,长城汽车将加大对皮卡的研发力度,在现有风骏皮卡基础上推出新产品,不知道一直偏科SUV的长城汽车未来能否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九、十月之所以被称为旺季,不仅是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规律,还因为此时是新老产品迭代的时节,不少车企纷纷推出最有竞争力的重磅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车市的井喷。  

  江西五十铃旗下皮卡兄弟D-MAX、瑞迈一直表现不错,本月17.7%、43.6%的同比增长率引人注目,2018款D-MAX 3.0T、2018款瑞迈的推出将进一步为销量加码;郑州日产锐骐新一代柴油长货箱版、福田拓陆者E5(6MT)车型的上市,让两者在10月一改之前的萎靡景象,前者同比增长26.7%,后者同比增长5.7%,呈现出明显的旺季特征。 

  比起初入市场的新奇,上半年上市的新车郑州日产纳瓦拉和上汽大通T60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的用户群体,并得以在10月旺季大展拳脚。纳瓦拉(含D22)本月销量1748辆,同比增长127.3%,成为唯一一个增速破三位数的皮卡车型;上汽大通T60本月销量再破千,全年产销量过万已经毫无悬念,据悉,T60汽油版车型将在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届时将为“大通热”再添一把火。

  此外,中兴领主、黄海N2的人气持续走高,黄海N1也扭转了之前下跌的趋势,为黄海N系皮卡销量的整体上涨贡献了一份力量。相比排行榜上的红红火火,骐铃系列皮卡显然还没有从企业重组的影响中走出来,10月销量出现了下挫之势,不过,江铃集团轻汽一直致力于扭转这一状况。上个月,骐铃T5以107.4%的同比增长率成为增幅最大的车型,可以看出轻汽为旗下产品重回发展快车道做出的努力已经有所成效。下半年以来,骐铃系列皮卡动作频频,先是推出了极具特色的皮卡型小卡骐铃T100,近期,搭载三菱动力的骐铃T7 PLUS汽油版也在全国陆续上市,待到两款产品铺货完成后,骐铃系列皮卡有望打一场翻身仗,实现销量正增长。

  当下,四季度来临,各大车企也到了年底冲量的大好时机,皮卡市场能否延续“金九银十”的热度,创造一个和煦的暖冬呢?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龚磊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