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中心高和生析新能源客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8年4月22日,“2018中国新能源客车发展与安全高峰会议”在天津隆重召开,会议依托CTIB国际客运交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受到行业各界的高度关注。行业专家、国内知名客车企业及关键部件供应商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客车发展之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和生出席会议,并做题为“新能源客车产业发展情况与建议”的主题演讲。
高和生进行主题演讲
高和生对新能源客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主要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市场推广、商业模式、产品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保有量达180万辆,占全球保有量50%以上。新能源客车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排头兵与急先锋,起步早、规模大。2017年,我国新能源客车销售10万辆左右,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1.2%,在技术以及应用规模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门槛提升、电池缺陷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客车行业同样面临众多挑战。目前我国新能源客车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1、市场推广方面。至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客车累计推广32万辆,推广范围覆盖了我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推广规模全球第一。其中,2017年度全年推广超过10万辆 ,新能源客车已初步进入市场化阶段,推广应用逐渐成熟与平稳。很多新能源客车企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大放异彩。其中,比亚迪获得2017年新能源客车销量冠军,在欧洲、美国市场占比均超过30%,并成为第一家打入日本市场的中国车企;宇通客车连续14年蝉联国内客车销量第一,产品以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享誉整个行业。
2、创新商业模式方面。近年来,新能源客车在公交、旅游、通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共享巴士等创新模式蓬勃发展。全国各省市纷纷推进公交等公共出行领域电动化的落地实施。深圳已经率先成为全球公交电动化第一城;杭州主城区公交体系于2016年底,已经完成新能源客车的替代;郑州公交、天津公交、太原公交、大连公交等城市公交集团均已完成新能源车型的大宗采购,公交电动化在国内逐渐普及。上海飞路共享巴士、宁波的超级电容客车、张家口的燃料电池客车也让大家眼前一亮。
3、产品技术方面。国内新能源客车产品技术路线不断明晰,纯电动占据主流,氢燃料开始起步。在关键技术方面,国内自主新能源客车突破了整车控制与节能技术,开发了高效动力系统,解决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集成度低、成本高等难题,节能水平国际领先。动力电池与电驱动等核心系统综合性能不断提升。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继续维持较高水平,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同时,客车是实现智能交通及智能网联体系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我国在客车智能网联关键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标准法规方面实现了全面布局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4、面临的挑战方面。首先是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2018年方案全面退坡近40%。相比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目前还没形成大的市场规模,目前各企业仍较依赖政府补贴来维持产品推广和实现盈利。未来随着补贴的逐渐退坡,新能源客车企业的经营发展将受到一定冲击。其次是市场竞争问题。国内超过百余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新能源客车企业,2017年产量10万辆,同比下滑近15%,平均单家企业千辆左右。1+3的产业格局(宇通、比亚迪、珠海广通、中车时代)基本形成,行业天花板正在逐步显现,规模效应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行业集中度正在迅速提升,留给第二梯队及第三梯队的企业机会已经不多。另外,第一梯队的龙头企业如何扩规模、合理降成本同样面临风险与考验。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