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站 > 展会论坛 > 正文
中经搜索

首届中国商用车大会于11月8日在南京开幕

2018年11月08日 15:34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2018年11月8日,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商用车大会(China Commercial Vehicles Assembly,CCVA)于11月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是国内举办的首个以推进我国商用车全产业链建设为背景的大型论坛活动,来自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地方政府、研发、制造、流通、配件、互联网平台、金融、保险、租赁等相关单位参加了本次大会,通过公路运输的政策解读、技术趋势、政府产业扶持、网络建设、物流行业趋势、专用车需求、新能源、后市场服务、金融保险、二手商用车、海外市场等环节的研讨,为我国商用车行业的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一、中国为全球最大商用车产销车市场,但大而不强

  在中国刚刚加入WTO之年,国内商用车的产销能力只不过区区150万辆左右,但过去十五年我国商用车的产销量实现了突飞猛进,已破400万辆台阶,并已牢牢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商用车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城市化建设、对外贸易作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目前,虽然中国已是不折不扣的商用车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用车行业在研发、流通、服务、再制造循环产业经济等产业链条环节差距明显,其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竞争力偏弱,整车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对新车销售利润的依赖度高,二手商用车刚刚起步,金融服务能力底子薄,售后服务能力偏弱,整备和延保服务体系几乎空白,配件供应体系不健全,再制造流通体系初级,经营场所环境差……

  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的快速升级以及新能源化战略的快速实施,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未来中国商用车应当尽快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用车产业之路,进一步推进我国商用车走向全球化、服务全球化的步伐。本次大会将着重以未来技术、产业链条等行业发展趋势为主要探索方向,推动商用车行业朝着更强、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二、首次发布中国商用车经销商50强排行榜

  经销商是我国商用车流通领域中的核心资源,是整车企业向市场及终端用户延伸的关键力量,但当前商用车经销商的建设水平及受关注度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需要,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我国商用车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无车承运人、新能源、融资租赁、以租代售、挂靠、二手车等业态的推陈出新,对现有商用车经销商网络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如何实现快速转型与升级是摆在所有商用车经销商面前的重大课题。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商会已经采集到近百家的大型商用车经销商的营业数据,并于11月8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商用车大会上正式向全国公布中国商用车经销商50强排行榜名单,并同期进行营业额、利润率、人工成本、零服吸收率等数据项目的分析。这将推进我国商用车经销商的国际化水准。

  三、商用车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从研发、制造、流通、后市场、二手车、金融、拆解……

  2018年是我国商用车投资产业政策变革之年,也是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修订之年。本次大会不仅要为了中国商用车的行业发展把脉方向,更要在车联网、智能驾驶、新能源、土地使用、人才队伍、金融服务、二手车、配件、售后服务、再制造、销售业态、利润率、负债率、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还将借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商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商用车行业发展水平,推动万亿级商用车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致富于民。


(责任编辑:马瀚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