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站 > 展会论坛 > 正文
中经搜索

第三届国际丝路新能源汽车大会即将启幕

2018年11月02日 13:32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大潮激荡,洪波涌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阔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8年7月,陕西省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措施的通知》,明确了打造汽车支柱产业是陕西着眼高质量发展实施的战略部署。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该如何布局?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又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8日-10日,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国际丝路新能源汽车大会即将启幕,你也许能在这场放眼全球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盛会中找到答案。

  主题深化:紧扣“硬科技”旋律,探索丝路汽车新机遇

  伴随着“一带一路”新丝路的战略实施,西安高举“硬科技”大旗,将全球目光聚焦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来,成为中国展示硬实力的新形象。2018年11月8日,硬科技产业盛会——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即将举行。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国际丝路新能源汽车大会紧扣“硬科技”旋律,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探索丝路汽车新机遇。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汽车产业高度重视,2017年提出推动汽车产业实现300万辆新目标。同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处于向西开放前沿,具有建设中西部汽车产业基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高地的优势。大会以“一带一路”的合作机遇为切入点,探索国内及丝路沿线国家带来的发展契机和商业资源,力争在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资源联动: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的重要代表,在西安发展尤为迅速。西安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西安要围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文化产业,全力打造“3+1”万亿级产业集群。把汽车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已经是大西安着眼转型升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但当“硬科技”碰撞“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时,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如何把握好新机遇、如何发挥资本在汽车产业对接合作当中的作用等这一系列难题丞需解决。

  本届大会以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前沿技术为核心内容,特邀全国汽车及相关产业的院士专家、资深学者、企业家、技术领袖及投资精英围绕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合作、创新趋势等进行探讨交流,汇聚产业高端资源,共谋创新之道,共商发展之策。

  大会同期还有第三届国际丝路新能源汽车展、2018西安汽车产业投资合作峰会、首届丝路新能源物流车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举行。

  产业赋能:创新发展思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再出发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西安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未来,西安将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战略重镇、活力十足的创新高地,西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有着雄厚实力。一大批关键性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企业顺利落地。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开沃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项目、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宝能汽车创新研究院等纷纷落户大西安进行产业深耕,并逐渐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取得新突破。在新能源配套企业方面,三星电池、沃特玛电池、华星PACK(电池包)、捷普电机等一批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企业也早已提前布局建设。

  第三届国际丝路新能源汽车大会顺应产业发展时局,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整合发展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探索欲在西部地区寻求投资合作、配套合作机会的零部件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及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以全球视野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为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赋能,向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