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站 > 油气市场 > 正文
中经搜索

投资者撤离 油价将启动新一轮涨势?

2019年02月03日 10:08    来源: 新浪汽车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去年12月实行的减产行动效果显著,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12月24日的低点上涨近27%。

  但美国原油产量一直居高不下令投资者并不看好油价前景。此前美国贝克休斯能源服务公司在周报内提及,在2018年底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90万桶/日后,今年美国钻井平台有望继续增加,原油产量可能会出现进一步提升,而油价或再遭打压。

  不过,今年5月特朗普将决定是否继续对8个国家和地区给予购买伊朗原油的豁免,若特朗普说“不”,伊朗原油出口将进一步下滑,油价则可能会启动新一轮涨势。

  投资者撤离

  自去年10月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跳水后,投资者不断撤离追踪能源行业的大型ETF。数据显示,管理着134亿美元资金的能源精选行业ETF(代码:XLE)上周遭投资者赎回近6.32亿美元,创下自2017年7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资金流出。有分析认为,投资者纷纷撤离能源ETF,主要是不看好未来的油价。除了因为美国不断创纪录的石油供应量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需求增长。过去两年石油消费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但近3个月因为出现经济放缓的忧虑,工厂制造业活动频频出现疲软迹象,原油需求增长开始下滑。

  独立研究机构美国财务研究分析中心(CFRA)ETF研究主管洛森布罗斯(Todd Rosenbluth)说:“XLE的上涨基本依赖于油价复苏,2019年美国原油过量的供应会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投资者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撤离XLE。不过,XLE可能会受到大型能源公司财报的提振,如果像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这样的巨头业绩表现超预期,XLE的跌势可能会止住。”

  目前国际油价受到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上蹿下跳已成常态。一方面,OPEC在减产;另一方面,美国在扩大产能,增加出口。特朗普政府本周还宣布对委内瑞拉的原油出口实施制裁。连同伊朗,特朗普已让两大产油国的原油出口受到抑制。有业内人士称,接下来特朗普很可能需要面临一个抉择:要么继续与OPEC+国家的减产计划对抗,要么接受逐步高升的油价。

  受制裁影响,伊朗的每日原油出货量已下降了130万桶,而委内瑞拉的原油出货量也受到影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在推文中暗示:“如果美国进一步对伊朗和委内瑞拉实施制裁,完全扼杀他们的原油出口,全球原油的供应会下降得更显著。”

  去年12月,OPEC开始减产后,布伦特原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50美元的低点大幅反弹至现在的62美元/桶,WTI原油亦从42美元/桶的低点回升至54美元/桶的水平。

  增产填缺口?

  还有另一件值得投资者担心的事,今年5月,特朗普将决定是否继续对8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临时豁免,允许他们继续向伊朗购买原油。如果这份豁免权无法延长,伊朗的原油出货量将会进一步下滑,油价可能会启动新一轮涨势。

  针对这个潜在的问题,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早早就想好了对策,他特别强调,当特朗普打算完全对伊朗和委内瑞拉原油进行封锁时,美国的中东盟友,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将会恢复和提高原油产量,弥补伊朗、委内瑞拉两国因制裁带来的产量缺口。

  但沙特及其盟友是否愿意终止目前的减产计划,回到低油价时代?而且就算沙特等同意增产,他们是否可以将产量提到足够高,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来弥补伊朗和委内瑞拉的产出?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数据,沙特每天的原油备用产能约为140万桶,按照这个水平,沙特很难在短期内填补长期的供应缺口。PVM石油公司分析师史蒂芬(Stephen Brennock)认为:“简单来说,美国无法在扼杀委内瑞拉和伊朗原油供应的同时抑制油价飙升。”

  Tortoise Capital在其2019年的石油市场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2019年WTI原油价格将在每桶50~60美元之间,而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60~70美元/桶之间。对油价产生支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沙特及其产油盟国不愿意接受50美元以下的的低油价。随着OPEC+去年减产措施的实施,沙特可能会考虑在接下里的原油会议中提出进一步减产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