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涨”落空 成品油价迎年内第六次搁浅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家监测机构了解到,十一假日期间国际原油正常开盘,意味着成品油本轮调价周期内参考原油运行时间年内最长。也正是这“多出来”的一周时间,原油大起大落实现“V”字大反转,国内成品油价“三连涨”落空,10月19日将迎来年内第六次搁浅。
自9月29日国内成品油价“两连涨”以来,受美元走强和全球原油产量上升及美国原油出口激增的影响,市场对全球供应过剩的担忧情绪加重,国际油价下跌,终结了16个月内最长的周线连涨周期。原油变化率负值区间也不断加深,适逢国庆假期,山东地炼成品油价格纷纷下调。而假期结束后,由于沙特阿拉伯进一步削减原油出口量且欧佩克上调对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加之中东地缘局势紧张,国际油价迅速由跌转涨;此利好释放结束后,国际油价迎来几日盘整行情。
截至当地时间17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01美元,收于每桶51.88美元,涨幅为0.02%。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06美元,收于每桶57.88美元,涨幅为0.10%。
卓创资讯测算,10月17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0.02%,对应汽柴油上调1元/吨,调价窗口为10月19日24时。而中宇资讯测算原油变化率为-0.80%,中宇原油估价53.953美元/桶,较基准价跌0.434美元/桶,对应向下调整幅度10元/吨。
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由于本轮油价上调幅度不足50元/吨,因此本轮成品油调价将是年内第六次搁浅。”卓创资讯分析师张肇欣认为,目前受困于需求端并不乐观的市场预期,油价承压较重。但近期相对紧张的地缘政治风险和中国强劲的进口提振了疲软油市。当前油市谨慎乐观,看涨预期并不强烈,窄幅震荡的可能较大。而从国内市场看,近期各地主营单位汽油价格以稳为主,华南、西南等地柴油价格则由于刚性需求增长及区内资源紧张而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但成品油市场购销整体逊色于国庆节前。本轮油价面临搁浅,消费者用油成本方面将维持稳定。
(责任编辑: 马瀚明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