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1小时公交化通勤。到2035年,全面建成供需能力精准匹配、服务品质国际一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到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海市、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南京市等地,就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编制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调研和座谈。
在座谈会上,李小鹏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具有重大意义。要加强部省(市)协同,合力打造交通运输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提质效、外保安畅,在支撑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先行官。
李小鹏指出。要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一体化设施网络,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打造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担当新基建主力军。
李小鹏表示,要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作用,在支撑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先行官。一要强基础,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扩大循环总量。二要畅流通,打造高效优质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提高循环效率。三要促创新,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交通运输发展,增强循环动能。四要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五要守底线,保障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保障重要物资运输安全。
李小鹏指出,要做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编制“十四五”规划,抓好试点工作,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李小鹏表示,今年以来,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困难,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要按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精准帮扶,强化惠企政策储备,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企业不仅能够生存壮大,而且能够实现更大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