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站 > 交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京津冀三地交通共同起草两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

2019年09月19日 07:37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三年来,各地交通部门围绕“信用”大做文章。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政法处副处长王建华表示:“京津冀三地交通管理部门,已共同起草京津冀省际客运和超限运输领域的两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这个备忘录今年7月已经对外征求了意见,力争在年底前实施。按照征求意见稿,京津冀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货运源头单位等相关主体如果存在货运车辆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情况,将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实施京津冀三地的联合惩戒。联合惩戒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或禁止失信主体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等。”

  据悉,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投资人信用管理办法》,填补了投资领域信用制度的空白;广东省探索将省级交通工程招投标备案管理纳入一键式联合奖惩体系;北京市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企业、个人禁止参加小客车摇号,研究京津冀区域化联合奖惩制度。  

  交通运输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如何让信用体系参与公路、铁路、民航的发展如何让失信者处处“难通”。

  “您的账户有一单骑行费用未支付,请及时支付,以免影响信用。”近期,多位单车用户都收到了滴滴出行的单车业务催缴短信提醒。尽管目前短信中所说的信用还仅限于企业平台,但确实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共享单车是要“动真格”的了。

  摩拜:骑行者出现违反交规、弃车走人的行为时,信用分将会被扣50分,用车成本会从半小时1块钱提高到半小时100块。

  小蓝单车:我们会将他的信用分扣至零分,冻结账户。后期不配合警方处理的,将无法使用小蓝单车。

  摩拜单车和小蓝单车方面表示,共享单车平台采用信用分管理制度。信用分大幅扣减以及骑行费用大幅调高就是为了约束违反交规、破坏车辆等严重违规行为。

  记者注意到,2018年11月1日,北京市提出了要将共享单车承租人纳入信用管理。今年7月,深圳市也明确,对违规骑行、停放以及恶意破坏的个人将列入“失信名单”。南京市交管局则提出,共享单车使用人如有交通违法未处理,将被列为交通违法失信人员。民警介绍:“违法行为会纳入我们的车驾管系统,在驾驶证办理车辆年审、驾驶证年审的时候,对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他的违法成本。”

  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燕霞看来,各地各企业借助信用手段规范共享单车管理,将是未来的监管方向。李燕霞表示:“比如说建立企业用户信用记录,强化企业的质量评价,建立企业之间的信息联盟、信息共享,这对规范企业的运营行为和规范用户的骑行行为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如今,“信用”手段不仅在规范着我们身边的共享单车,也在参与城市的管理。

  或许有人不知道,现在在南京,闯红灯、走快车道会受到交警处罚,累积到一定程度,还将影响当事人的衣食住行,甚至包括贷款额度下降、利率提高,还会影响公务员的录用、积分落户等。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宣传室副主任王卓君介绍:“南京市交通信用失信记录分为‘一般交通失信’‘较重交通失信’‘严重交通失信’3个档次,对于企业、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等各类交通参与主体而言,未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酒驾醉驾、闯红灯、走快车道、无牌无证、交通肇事、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等各类违法行为,都将记入文明交通失信记录。一般交通失信信用记录有效期1年;较重交通失信信用记录,列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黄名单’,有效期3年;严重交通失信信用记录,列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黑名单’,有效期5年,期满后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系统将自动修复。”

  将酒驾醉驾、闯红灯、走快车道、无牌无证、交通肇事、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等各类违法行为纳入信用体系,除了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违法成本,相关当事人还将在社会活动中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境况。

  “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未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着力打造“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个覆盖全行业、面向全社会的“主枢纽”和“信用交通”网站行业信用信息公开的“主窗口”。孙文剑说:“截至目前,累计归集信用信息近30亿条,建立367万家企业、1263万个从业人员的‘一户式’信用档案,提供9165万条信用信息的一站式查询服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紧扣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条主线,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交通运输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马瀚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