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动汽车边跑边充电 太阳能公路成本高推广难
2017年12月28日,由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与铺设的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目前,半透明的路面已铺设完毕,一些车辆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进行测试。那么,这段公路到底有多神奇?交通产业跟新能源产业组合在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据了解,这种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在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 ,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在冬季,这段路面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冻积雪,确保行车安全。
目前,路面下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未来,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可实现电动汽车在此路段行驶过程中,边跑边充电,再也不用担心电池不够用了。
此外,这段光伏路面不只是将太阳能转化电能上网这么简单,预留的信息化端口未来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信息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其实,在公路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比如德国阿沙芬堡高速公路,在隧道安装太阳能板;意大利A18高速公路,在废弃的高架桥上安装太阳能设备,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但是,从目前来看,太阳能公路依然面临着成本高、推广难的困境。
2014年10月,荷兰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太阳能公路。这条路位于荷兰北部城市克罗曼尼,由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皇家Imtech科技公司等联合开发。道路并不长,仅有70米,宽度为2米。然而这么短一条路,却造价不菲,整体花费达350万欧元(约2300万元人民币)。目前,这条道路只能允许行人和自行车上路,并不对车辆开放。
尽管荷兰建造了世界第一条太阳能公路,但其实太阳能公路的研究工作,却最早始于美国。美国的一对叫Scott Brushaw和Julie的科学家夫妇,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太阳能公路的概念,Brushaw夫妇于2013年启动试点项目,与荷兰那条道路不同,他们将关注点聚焦在停车场路面上。
Brushaw夫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能源局、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等多次对其进行研究经费专项拨款,以期降低成本,尽快将太阳能公路、太阳能高速公路的梦想变为现实。
法国太阳能公路总里程世界最长,与荷兰、美国相比,法国对太阳能公路的态度无疑更加激进。2016年1月,法国政府对外宣布,正式开启太阳能道路项目,未来5年,法国将修建全球里程最长的太阳能道路,总里程达966公里,分布于法国各地,能为法国500万人提供太阳能电力。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