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依维柯春雷行动多重补贴 聚星EV一车解锁多重身份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场景化电动轻卡再升级,比亚迪轻卡T5劲享版上市

2025年04月09日 14:36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4月8日,“无忧行远途,智享创富路——比亚迪轻卡T5劲享版上市品鉴会”在昆明举办,以100kWh、132kWh、151kWh超大容量电池、CLTC工况续航最大390km、6吨级后桥及全新气刹制动系统,重新划定电动轻卡性能边界,为缓解物流运输续航、载重焦虑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赋能:解决行业痛点,定义场景化价值

比亚迪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田春龙表示,新能源轻卡市场快速发展,在西南地区复杂地形与高频物流场景下,用户对续航、承载及安全性的需求更为迫切。轻卡T5劲享版基于比亚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兼具强劲动力与稳定性能,可高效应对城乡及山区等复杂物流场景。

比亚迪轻卡T5劲享版可选100kWh、132kWh、151kWh三种电量,告别续航焦虑;采用“双包电池中置叠放”,将电池包嵌入车架内部,利用车架结构形成全方位碰撞防护,电池离地高度260mm,兼顾空间、安全性与维护便利性。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390km,全面覆盖城际运输需求。

针对山区上下坡和重载物流场景,该车采用全新无油空压机气刹系统,结构紧凑,打气更快,低于0.86兆帕可自动打气;标配即高配,标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TCS牵引力控制、EPB电子驻车及HHC坡道辅助等主动安全系统,还可选ESC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大幅提升复杂路况下的操控安全性。

在承载力方面,该车配备6吨级后桥,速比为20.594,满载爬坡度达40%。整体式电驱桥搭配扁线电机,峰值功率150kW,峰值扭矩360N·m,最高效率达97%,提速、起步反应非常迅速;搭配高强钢车架、高承载悬架,载重能力提升15%,实现动力与能效的双重突破。

用户实证:低成本高收益,场景适配性获认可

产品是基石,服务是核心。在现场,多位用户分享了轻卡T5的实际运营表现,揭示技术创新如何与用户场景深度契合。

新平叁一六六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周总介绍,公司于2022年购入比亚迪轻卡T5,日均运输6吨哀牢山天然山泉水往返于山路与城区之间,用车成本仅0.3元/公里,利润空间很可观。低风阻设计与舒适座椅显著提升长途及颠簸路段的驾驶体验。因此,公司计划增购两台T5扩充运力。

此外,来自云南守捷农业有限公司的王总,于2022年购入比亚迪轻卡T5冷藏版,用于高端牛奶的冷链运输。为保障冷链品质,车辆要求故障率低、温控精准(温差≤0.5℃)及保证高原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相比燃油车(1.4元/公里),T5的操控性、防侧滑功能及稳定制冷性能成为了冷链运输降本增效的核心工具。

政策支持:购车无忧,共建绿色生态

为解决新能源卡车行业长期存在的价格高、充电难等痛点,比亚迪同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覆盖金融、保险及售后服务,并依托全国服务网络和24小时响应机制,保障用户全周期用车无忧。

比亚迪轻卡T5劲享版132kWh首发上市也推出了限时购车权益:2025年4月15日0点前支付意向金,即享5000元抵万元车款并免费获赠无忧服务三选一,其中包括保险无忧包:比亚迪保险补贴;金融无忧包:18万两年0息或低息贷款,助力用户轻松购车、无忧用车;售后无忧包:8年/50万公里常规保养。

本次活动上,比亚迪携手经销商与多家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商用车在城配物流、冷链运输等场景的深度应用。

比亚迪轻卡T5劲享版凭借高效动力、超长续航及气刹制动等综合配置优势,赋能绿色物流转型。未来,比亚迪将持续以垂直整合供应链及核心技术赋能商用车领域,坚持“乘商协同”路线,引领智慧绿色物流新篇章。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