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依维柯春雷行动多重补贴 聚星EV一车解锁多重身份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京西智行获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投资

2025年04月07日 14:15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近日,京西智行成功获得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5亿元人民币投资。此次融资将极大促进京西智行最先进技术以更大规模更合理价格广泛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行业龙头作用。

深圳市投控基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人民币,隶属于深圳“20+8”产业集群基金,面向全国进行业务布局,助力深圳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动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投资京西智行将助力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基金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未来,京西智行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进步和升级,有助于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链、延链和补链,提升深圳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发挥龙头作用 坚持技术创新

京西智行在悬架与制动系统线控领域的技术积累已逾二十载,形成了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技术优势。在悬架系统创新领域,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磁流变悬架核心技术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京西智行第四代 MagneRide? 磁流变悬架系统已实现技术全栈自研,目前正以100%本地化率为目标加速推进国产化,计划于2025年中实现量产交付。京西的全球首套全主动悬架系统已成功搭载于头部新能源品牌旗舰车型,引领全行业悬架技术。

在制动领域,京西智行正在开发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双电机方案,凭借20年技术积累将成为全球首批实现EMB量产的企业之一;该系统已支持L3级自动驾驶,并将支持L4级以上自动驾驶。此外自主研发的 iDBC1 智能集成线控制动系统(1-Box)具备TTL小于150毫秒、符合ASPICE/ASIL D功能安全体系等显著优势。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技术正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据中金《智能底盘市场空间测算》报告显示,在主动悬架市场中,以空气弹簧和半主动电控减振器为代表的电磁阀悬架渗透率将从2022年的1.6%跃升至2027年的13%。而磁流变悬架作为更先进的悬架技术,凭借京西智行100%国产化的战略决心,将从高端车型向中端市场快速渗透,推动行业从电磁阀时代向磁流变时代迭代。

在线控制动领域,技术替代趋势显著。传统液压制动渗透率将从2022年的75%降至2027年的35%,而作为下一代技术,电子机械制动(EMB)预计在2026年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2027年进一步提升渗透率。中金报告指出,随着L3级以上自动驾驶普及,EMB将逐步取代当前主流的EHB技术,成为高阶智驾车型的标配。这一转型不仅将重塑制动系统市场格局,更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

此次获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的5亿元战略投资,标志着京西智行在智能化底盘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商业价值获得权威认可。京西将不断优化智控底盘产能配套,为全球车企提供兼具性能与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更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注入核心动能。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