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到共赢:中国重汽豪沃TX7渣土车助力用户实现价值跃升    ·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聚合 转型 升级 江淮汽车商用车营销商务年会召开

2024年11月29日 09:24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11月28日,2025年江淮汽车商用车营销商务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明,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宋华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共计1000余人参加大会。

  本次年会以“变革创新谋发展,奋力拼搏开新篇”为主题,不仅是一次商用车行业精英的聚首,更是江淮汽车商用车业务迈向新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引领江淮商用车在新形势下实现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明

  2024年,是江汽集团建厂60周年。60年来,江淮汽车不断推陈出新,在一次次变革创新中稳健发展,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价值跃迁,累计交付商用车近500万辆,并出口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次年会,江淮商用车全系产品重磅亮相,共30余款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品震撼来袭,从技术、产品、供应链、服务等多维度,全面展现了“做大做强商用车”的战略决心。

  掌握底盘关键科技 引领商用车产品跃迁

  商用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基,是国家建设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60年来,江淮商用车深研四代底盘技术,掌握底盘关键科技,有力推动了商用车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进步。聚焦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江淮商用车打造中国商用车行业首个全场景高智技术品牌——“星链1号”,推出“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四大技术平台,“智慧、高效、绿色、安全”四大核心技术全面进阶,搭载最新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先科技,打造底盘更好的高端智能卡车,引领中国商用车产品新一轮进化跃迁。

  加速新能源转型 卡系VAN系齐头并进

  实现“双碳”目标,商用车产品加速新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作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先行者,江淮商用车依托“星链1号”技术品牌,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油混电全面布局,卡系VAN系齐头并进,轻卡、新能源、VAN车、智慧物流车、中重卡、专用车、客车底盘等品类持续上“新”,致力推动燃油卡车高效低碳,打好燃油卡车“固本战”;聚焦混动卡车节能降碳和纯电卡车零碳进化,打好新能源卡车“攻坚战”;发力新能源物流车,打好VAN车“突破战”。

  2024年,江淮商用车在市场中再度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实力,其中,高端轻卡帅铃销量同比增长23.1%,纯电卡车板块更是大放异彩,同比增长高达314.5%。江淮商用车追求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

  关心车更关心人 打造行业最有温度的超级服务

  江淮商用车持续践行“制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的愿景,以“1号基地”制造1号产品,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可靠的运输装备,与千万用户同行,并秉承“关心车更关心人”的用户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用户满意度,打造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1号服务,助力卡友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时代,江淮商用车将以更加优质的产品、更加贴心的服务、更加真诚的福利,把关心关爱卡友做到最实处。

  截至目前,江淮商用车在全国拥有1400余家星级服务站,非偏远地区服务半径小于50公里,全天候24小时随时待命,让货车司机们敢闯敢拼,心里更有底气。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