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依维柯春雷行动多重补贴 聚星EV一车解锁多重身份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再创里程碑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900万辆解放卡车出车

2024年07月17日 08:00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中国商用汽车网讯 7月16日,在长春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里,一辆解放卡车“J7创领版”缓缓驶出生产线,这代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900万辆解放卡车出车,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一汽的第6000万辆汽车出车。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创造了中国一汽高质量发展新业绩,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树起一座崭新的丰碑。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900万辆解放卡车出车

  从1953年到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71载砥砺征程,“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汽,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产业报国、工业强国”的神圣使命,始终与中国汽车共成长。直至今天,抢抓自主品牌崛起新机遇,引领着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今天,中国一汽已成为国有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累计产量高达6000万辆,约占中国汽车行业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活动现场,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表示,从0到6000万,这不仅仅是产销量数据的大跨越,也是中国一汽践行产业报国、工业强国初心使命的大写照,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走进全球汽车舞台中央的大盛景。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致辞

  邱现东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国一汽坚决投身建设制造强国、汽车强国的壮阔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定落实“531”规划纲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动力源泉,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明势担责、固本兴新,数智赋能、广域协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把中国一汽建设成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造价值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

解放牌七代卡车悉数亮相

解放新一代卡车亮相

  中国汽车工业从一汽发端,自解放起步。一汽解放,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军企业,跨越了900万产量大关,真正担起“大国重器”的美誉。从1到900万,解放牌卡车用七代车的更迭,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一汽解放累计整车产量达14.33万辆,同比增长4.11%;累计整车销量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15.4%。傲人成绩的背后,是技术实力、产品品质及市场口碑的全面飞跃,更是中国一汽“创新突破,勇攀新峰”进取精神的最佳彰显。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碧磊现场发布一汽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

  随后,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碧磊现场发布了一汽解放历时三年,潜心打造的“J7创领技术平台”,该平台是一汽自主创新与落地应用深度融合的优秀代表,面向高效干线物流运输场景,为即将上市的解放J7创领版重卡量身打造,具有极致节能、极致安全、极致可靠、极致体验等五大特性。

  此次,中国一汽第6000万辆汽车暨第900万辆解放卡车的荣耀出车,解放全新J7创领版高端重卡正式亮相!这一崭新的丰碑,不仅是解放品牌及中国一汽的荣耀加冕,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硬核实力的最佳展现!它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力量,这也彰显了中国一汽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信心与决心。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