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破运输痛点 解放轻卡虎VR地库版三方面入手    ·携手到共赢:中国重汽豪沃TX7渣土车助力用户实现价值跃升    ·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遭多方强烈反对

2024年06月13日 15: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7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对此,中国商务部、外交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表示强烈反对;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大众汽车等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以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提出了严厉批评。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7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

  此外,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没有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以38.1%的税率征税。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特斯拉,可能会在最终阶段获得单独计算的税率。

  新关税将在现有欧盟10%关税的基础上实施,这意味着上汽集团和其他面临38.1%最高额外关税的汽车企业,最终将为其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支付48.1%的关税。

  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遭到多方反对。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称,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我们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希望欧盟汽车产业界理性思考、积极行动,共同维护当前双方合理竞争、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补充道。

  另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不仅会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对部分西方汽车制造商造成打击,因此遭到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大众汽车等德国车企的严厉批评。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保护主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我们不需要增加贸易壁垒,而是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努力消除它。”

  大众汽车表示,增加关税将无法实现欧盟加强欧洲汽车工业竞争力的目标。“欧盟委员会做出该决定的时机不佳,正值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需求不振之际,额外关税将加剧这一问题。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表示,关税增加了贸易战的风险,不会增强欧洲汽车行业的竞争力。VDA负责人Hildegard Mueller表示:“这些措施造成的潜在风险,可能大于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综合)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