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开展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构建现代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做好2024年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工作,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落实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要求,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关键节点,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拓展重点区域覆盖面,引导强化跨方式衔接、跨区域联动、跨领域融合,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交通物流堵点卡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安全稳定畅通,推进交通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通知》明确,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提质扩面,与前两批城市协同互补、互相促进,分布更加平衡合理。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增强跨区域交通资源配置能力。巩固和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能力,同等条件加强支持尚未覆盖且具备实施条件的省份。鼓励产业关联度高、货运物流一体化运行需求明显、通道连接紧密、合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市跨省联合申报。随着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不断扩围,调整优化政策支持标准。
《通知》要求,要高质量编制实施方案,准确把握城市定位,谋划综合货运枢纽中长期发展,科学确定枢纽的总体功能,合理提出工作目标。要严格做好项目筛选,按照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技术指引(暂行)严格遴选项目,增强综合货运枢纽应急保障能力,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邮政快递处理中心融合联动、有效衔接。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