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依维柯春雷行动多重补贴 聚星EV一车解锁多重身份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马瑞利携“设计引领创新”理念亮相北京车展

2024年04月28日 10:06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参观者将体验以支持车辆个性化技术为核心的共创过程

  在马瑞利展台,嘉宾将了解该公司推动软件定义汽车革命,及在云端复制汽车组件的数字孪生技术

   参观者可以体验马瑞利的智能座舱成果,作为公司智能座舱产品的升级版,具有车主个性化定制功能

  作为汽车行业移动出行供应商,马瑞利于2024年4月25日至5月4日在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W1-W01 展位精彩亮相,展示其最新创新技术成果。届时,马瑞利将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体验环节,向受邀嘉宾诠释 “设计引领创新”的理念。此次,马瑞利的最新技术展示也彰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马瑞利的展台按照车辆共创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规划,为参观者呈现了一场定制化的体验之旅。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体验到马瑞利不同的技术方法、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首先,Co-Creation@Speed 区域将展示马瑞利软件定义汽车的价值主张,展示马瑞利支持架构可扩展性、软件可移植性、域控制标准化和云虚拟化等技术方案。马瑞利的数字孪生演示器将展示如何在云端复制车辆驾驶舱,并通过无线方式加速设计、测试、模拟和功能部署。

  接下来,参观者将在展车中亲身体验马瑞利软件定义座舱的概念。该展车采用集中式架构设计,由人工智能驱动,集成了先进的音频和声音分区技术、电动隐藏显示屏和内饰组件、中控台投影、环保材料、多功能界面、定制化A柱到A柱的“黑镜”显示器等多项黑科技。

  马瑞利还将展示其车灯和360°通信技术,其中包括集成了LiDAR传感器的汽车大灯产品演示。其他技术包括屡获殊荣的激光与车规级光纤尾灯,它结合了光纤以实现独特的品牌标志、具有道路投影功能的超高清 microLED 模块、信号灯,以及最新的电子域和灯光域控制单元。此外,马瑞利还将展示其LeanLight概念车灯,该产品首次亮相于今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展会,其特点是采用了简化的硬件设计、减轻了重量、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车灯产品相比,更具成本优势。

  展区内的互动体验实验室则将展示旨在提升车辆可持续性能的技术,包括马瑞利的全主动机电悬架系统、集成热管理模块、电池冷却板、智能执行器、双阀智能阻尼控制以及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无线电池管理系统。

  马瑞利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樊坚强博士表示:“对马瑞利而言,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我们深耕市场,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技术实力和长期承诺。马瑞利秉持‘设计引领创新’的理念,与客户、技术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紧密协作共创,旨在满足国际和本土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差异化产品需求。同时,中国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与马瑞利的专业知识和战略利益高度契合。”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