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约瑟夫·希发基思:现阶段AI应用仍有局限性
2024年03月26日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孙昌岳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专题研讨会上,Verimag实验室创始人、2007年图灵奖得主约瑟夫·希发基思表示,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并迎来了生成式AI,但现阶段的AI应用仍主要局限于弱智能水平,以问答类应用为主,缺乏能够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技术和规则。
希发基思表示,人工智能的关键是要明智地使用它,通过规范来预防风险。在他看来,有两种主要风险,一种是技术风险,人工智能需要满足安全性要求;另一种是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人类可能因机器自动化而失去工作,人工智能也可能被人类用于深度伪造,需要从社会制度、法律两个层面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还有两种风险,一个是怎么在选择和性能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我们不能确保系统是以公正、中立的方式使用可靠信息,则不要将决策权交给系统。另一个是性能的提升是否与人类控制的缺失相平衡。
对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希发基思认为,全球政府和机构都表示人工智能需要监管,但对监管的对象和范围、使用人工智能涉及的风险、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并没有达成共识。他指出,欧盟拥有完整的监管规定,特别是《人工智能法案》和《数字服务法案》,可以实现可靠、关键地监管;而美国的法规则更为宽松,更多基于人工智能商业参与者的自愿承诺。对于如何建立全球人工智能监管框架,希发基思认为,应当通过权力的平衡,更多强调监管的国家联合起来。(经济日报记者 孙昌岳)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