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助力林区复杂地形作业 欧霸·雷霆四驱越野工程车交付

2025年04月07日 16:12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近日,一批依维柯欧霸·雷霆四驱越野工程车正式交付内蒙古某林业局。作为林业工程一线的“机动先锋”,该批车辆将深度融入林区巡护、资源监测、生态修复等实战场景,助力提升当地林业局在复杂气候与地形下的作业效率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守护国家绿色资源、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广袤的林地与草原,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正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涵盖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广袤草原及荒漠化地带,内蒙古的林业工作面临着巡护范围广、作业环境艰苦、跨区域调度频繁等挑战,对车辆的动力、承载、通过性要求十分严苛。欧霸?雷霆四驱越野工程车凭借大空间、真四驱、全地形的硬核能力,可适应草原牧道、林区山路、荒漠戈壁等各种路况,兼具长途奔袭与重载运输能力,成为当地林区管护与生态工程的优选装备。

在林区作业的紧要时刻,高效机动即是生产力!欧霸·雷霆搭载最新一代F1C 3.0T发动机,配备6速手动或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功率可达179马力,峰值扭矩430牛米,强劲的动力输出确保车辆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出发,快速抵达偏远林区开展资源调查、病虫害监测或应急物资运输;其标配的前桥、中央、后桥三套差速锁,可实现超6种驱动模式智能切换,结合大于60%的爬坡性能和1000毫米以上的涉水能力,无论是积雪覆盖的深山林区、泥泞湿滑的草原腹地,还是沟壑纵横的荒漠化地带,它都能从容穿越,为林业工作者打通“最后一公里”运输线。

内蒙古漫长而严寒的冬季,-40℃的极寒与频繁的暴风雪为野外作业带来极大挑战,欧霸·雷霆四驱越野工程车的燃油加热器具备军规级寒区启动能力,车辆在零下41度也能轻松点火,确保低温环境下的设备可靠性;110升大容量主油箱和20升副油箱组合,续航达到1200公里,满足偏远林区长时间巡护、跨区域物资调配的需求,避免因低温续航不足影响作业进度。

在车辆布局与人性化设计上,欧霸·雷霆四驱越野工程车充分贴合林业高强度作业需求:其配备的悬浮式驾驶座集成动态减震系统,可根据路况智能调节支撑力度,有效缓解长途颠簸带来的疲劳感,为驾驶员营造舒适稳定的操控环境,保障长距离巡护的工作状态;超大空间可轻松容纳林业监测设备、养护工具、科研物资等专业装备,无论是深入原始林区开展植被调查,还是在草原牧区进行防沙治沙作业,车辆均能实现 “设备全装载、物资快运输”,为林业工程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

欧霸·雷霆四驱越野工程车的交付,将为林海雪原增添一道耀眼的 “林业绿”与 “机械红”交织的风景线。未来,南京依维柯将持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耕全地形车辆研发,为边疆地区的林区管护、生态修复与资源开发注入更多专业力量,助力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