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市场回暖 解放2月重回中重卡终端“王座”    ·动力新科聘任刘建超任副总经理    ·换车补8万 换电池补4.2万 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补贴细则出台    ·持续优化运营效率 采埃孚2024年销售额达414亿欧元    ·交通运输部印发2025年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行动方案    ·极寒征途 欧霸·山海黑河冬测收官    ·江淮全新悍途皮卡批量交付国家电网    ·中亚三国之旅将开启 欧曼银河品鉴之旅国内行程收官?    ·双星共启高效运输新纪元 江淮1卡骏铃大宽体即将上市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0日20时至21日20时)    ·平台化助力应用更广阔 银基数字钥匙升级上线    ·重汽HOWO新能源轻卡地库王已上线 磕碰问题轻松“拿捏”    ·纯电动产品销量大增17% 戴姆勒卡车2024年业绩保持稳健    ·汽车产量十强省份变局,这些新势力在崛起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    ·自由车辙 是依维柯欧霸·山海不变的选择    ·中国重汽汕德卡渣土车:全方位领航城建致富之路    ·“两新”政策再扩容 天然气卡车迎重大利好    ·售价8.88万元起,第六代全新江铃宝典上市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2025年03月31日 10:22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3月26日,吉利雷达发布651km长续航飞手版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9.98万元。新车型专为植保无人机飞手打造,凭借100度大电池、651km长续航、15kW强放电等硬核配置,成为植保作业的“移动能源生态平台”,也是全球首款专为飞手打造的纯电皮卡。

此前,吉利雷达曾与大疆联合发布了吉利雷达智能巡检车。凭借首个适配大疆“机场3”的智能车机系统,吉利雷达智能巡检车率先将场景解决方案应用至低空经济的热门应用场景中。本次推出的长续航飞手版,更是低空经济领域的最佳结合体,将凭借长续航、外放电产品力,以及端到端的生态链接,成为低空经济场景作业的新标杆。

超长续航超强放电,轻松飞防一整天

在农业植保领域,燃油皮卡与发电机的组合长期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隐患多等痛点。吉利雷达此次推出的长续航飞手版,以新能源技术解决长期存在的飞手用户痛点,为行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吉利雷达长续航飞手版依托100度超大电池容量,可实现651km超长续航,单日支持70余架次无人机连续作业,比以往的解决方案提升足足2倍效率。搭载的380V/15kW工业级放电系统,8分钟即可充满一块无人机电池,喷洒农药、抽水灌溉、夜间作业照明等用电需求无缝衔接,与传统燃油发电机相比,效率更高,赚钱更多。

吹着空调舒适作业,远离发电机噪音

当吉利雷达皮卡冲进农田,一场“静悄悄的体验革命”正在撕掉植保作业的苦累标签,正式告别发电机嗡鸣的噪音,秒变“静音充电站”。长续航飞手版拥有图书馆级静音,怠速更是低至35分贝,车载电池连续可以支撑10小时以上的植保作业,飞手吹着空调就可以轻松舒适的操作无人机,对比发电机,单日可以减少噪音污染90%以上,飞手听力损伤风险几乎归零。网友辣评:“以前是苦力,现在像黑客帝国”。

轻松补能持续作业,智慧巡检新标杆

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技术不仅应用在飞手植保作业的过程中,也为电力、公安、油田巡检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传统无人机巡检面临着部署耗时、补能不便、作业范围受限以及信息传输效率低等挑战。

在此背景下,吉利雷达早前推出的智能智能巡检车,搭载了唯一适配大疆“机场3”的智能车机系统,实现了无人机自动补能、快速部署等功能。同时,该车型支持在不插电的情况下持续工作72小时,长时间续航能力与巡检行业需求高度适配,长距离行驶和高频次作业都不在话下。

除了低空经济作业场景所需的续航能力、补能能力,吉利雷达纯电皮卡还具备用车成本低、通过性强、驾乘体验好等优势;动力强劲,可以轻松涉足户外复杂路况;依托于吉利品牌技术积累,用车安全方面也十分有保障。

吉利雷达长续航飞手版此次上市同步新能源普及行动的用户权益,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专属礼”,购车立享价值10000元飞手礼包。并可享8万24期0息金融方案、任意旧车置换补贴至高2万元、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等权益。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吉利雷达相继推出智慧巡检车、651km长续航飞手版型,标志着对户外无人机作业方式的持续焕新,通过将纯电皮卡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植保作业、巡检等无人机相关场景的真实效能,不断助力低空经济领域迈向更加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新能源时代。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