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Way深向万钧:坚持自主研发 即将发布全新产品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举办。DeepWay深向董事长、创始人兼CEO万钧发言中介绍了DeepWay在新能源智能重卡领域的思考与实践成果。
对于新能源智能重卡的发展现状,万钧坦言,当前全球新能源智能重卡市场规模大,但面临驾驶员培养周期长、劳动强度高、供给减少导致成本上升等问题,亟待多方面措施解决。
他介绍到,DeepWay深向始终遵循第一性以及以终为始原则,在产品设计、研发层面,通过打造流线型车身、采用电池底盘一体化和驱动分布式的思路设计智能新能源重卡,构建全新EE架构的线控底盘,为智能驾驶提供支撑。
谈及技术细节,万钧认为液冷超充是电动重卡从中短期走向更广泛场景的关键技术,DeepWay深向已经在车端和终端进行了大量协同技术研发。“2024年实现1.2C快充,”他说,“2025年全面实现2C超充,可30分钟充满电续航400公里。”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DeepWay深向开发天玑系统用于L2(L Plus)方案,具备自主变道、拨杆变道功能。同时推进编队行驶技术。“我们的目标是1+3编队,不依赖路侧设备,预计2025年5月交付首批编队行驶车辆。”万钧说,“我们以L4无人驾驶为长期目标,通过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实现。”
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万钧表示,DeepWay深向将采用更智慧的方式出海,尊重本地合作伙伴诉求,为外海用户提供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售后服务、数字化货运平台,依托股东狮桥开展二手卡车相关服务。凭借全车核心零部件自研和底层软件自研优势,实现预见性诊断和维修。
回归到产品研发,万钧透露,DeepWay深向对于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约50%,的三电系统坚持自主研发,实现在低温下电池保持优异性能,自研电驱桥采用碳化硅+扁线技术并集成机械取力器,高压电控实现九合一,域控制器优化布局节省线束。集成三年研发成果,旨在提供高性价比、体验好、操控强的产品。“今年4月30日推出星辰二代产品,5月发布短轴距车型!”万钧说。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