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现军:醇氢电动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的理想路线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举办。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在发言中,围绕甲醇能源与醇氢产业布局,分享了其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思考与实践。范现军表示,醇氢电动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的理想技术路线。
范现军介绍,在能源储备层面,富煤、贫油、少气的局面,造成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超72%,而在交通领域,货车对石油的消耗大且排放的尾气污染相对严重。他表示,甲醇是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甲醇产能全球占比60% ,发展绿色甲醇可保障能源安全、助力商用车减碳,如阿拉善项目年减碳超75万吨。
谈及醇氢电动融合甲醇与电驱优势,范现军认为,该技术路线可以解决纯电里程焦虑等问题,且适应极寒地区,温域广,满足商用车全场景需求。他大胆预测,当前市场保有量超6万辆,而未来保有量还将持续丰富。
众所周知,我国公路物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比较大。范现军认为,我国物流成本高,公路运输能源费用占比大。醇氢电动能耗成本低,降污减排效果明显。能利用现有传统汽车动力产业资产实现绿色转型。“甲醇加注站改造便捷,”范现军说,“已在多地实现合作建设,未来可实现大规模布局。”
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在运营过程中要为用户产生经济价值。范现军结合价值和成本问题,对醇氢电动重卡的特点进行了介绍。“醇氢电动重卡采购和运营成本低、续航长、自重轻、运营效率高,”范现军说,“综合燃料成本低至柴油直驱重卡的60%-67%,在运价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谈及远程商用车未来的布局和发展,范现军表示,醇氢电动补能快、成本低、技术自主可控,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发展前景好。远程商用车已经制定了“1233”生态战略,推动绿醇制备、甲醇加注与纯电汽车协同发展,期望与伙伴共建产业生态联盟,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转型。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