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赋能运输业 中国重汽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科技破局

2024年12月02日 11:09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在当今全球汽车产业向高效、环保、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物流运输行业效率持续升级,商用车高效化势在必行。中国重汽作为商用车领域的领航者,再次以领先科技为驱动,加速推动运输装备的升级与迭代,推出自主研发的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以王者之姿,为多元化运输场景提供强大引擎支持,加速推动物流运输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顶尖黑科技加持 动力随心而至

  中国重汽以科技创新为舵,致力于打造降本增效、强劲有力的智慧引擎,让新手司机也能拥有胜券在握的底气,更让老司机获得一份游刃有余的轻松。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采用BOSCH第三代燃油系统和更大流量喷油器,结合缸盖气道优化及燃烧室型线优化,实现了油、气、室的完美配合,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7%,最大扭矩可达1412Nm,无论面对何种复杂工况均游刃有余,动力输出强劲有力、平稳顺滑,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领先与自信。同时,在全新高效增压技术、智控低摩擦控制技术等一系列顶尖科技的综合加持和精密配合下,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在常用工况下,相较于其他品牌产品可节油5%,以高燃油经济性助力用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高端配置再升级 铸就极致可靠

  中国重汽研发团队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把关每一环节,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能达到最高的质量标准。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历经严苛的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道路试验验证及高温、高寒、高原试验验证,发动机B10寿命可满足100万公里;同时应用铝飞轮壳、塑料油底壳等轻质化材料,在确保发动机本体在高强度作业下依然保持高可靠性的同时,实现整机结构降重60公斤,为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与运行效率奠定坚实基础。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在无数次的严苛考验与重重试炼中应运而生,每一道难关的跨越,都是对极限品质的探索与突破。

  写在最后:中国重汽的科技之旅,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途,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不懈探索对品质的执着追求。MC07H国六高热效率发动机等核心产品的陆续推出,不仅展现了企业深厚的技术底蕴与研发实力,更彰显其作为国之重器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中国重汽将迈着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着世界一流踏歌而行!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