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白手起家到走出国门 商用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14日 09: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马瀚明 龚磊    

从白手起家到走出国门 商用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从白手起家到快速发展,从自身提升到走出国门……在过去70余年间,我国商用车行业在销量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商用车生产国和市场。“自主创新、自主可控成为商用车行业制胜的法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说道,我们要始终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由弱到强。尤其近十年来,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跨国车企借力中国市场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遇。为此,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全面、系统地展开回顾与盘点,今日推出第七篇:《从白手起家到走出国门 商用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商用车行业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最近十年间,商用车行业迎来了量质齐升的高速发展新阶段,年销量屡创新高的同时,实现了产品质量和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且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

  从白手起家到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商用车产业基础薄弱。“老一代汽车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拓性地完成了以商用车为主‘从无到有’的建设,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表示,“在这个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过程中,我国商用车行业逐步建立起了初步的生产体系。”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CA10下线

  从1956年至1960年间,以解放CA10下线、南汽跃进NJ130型轻卡下线、黄河JN150八吨卡车下线等为代表性事件,我国拥有了初步的商用车产品体系。虽然在当时,商用车行业产品种类、数量都极为有限,但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提供了最基本的重要运输保障。而到1969年,中国二汽“落子”湖北十堰,则标志着我国商用车生产基地体系的初步成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商用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加大了对商用车行业的投入。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商用车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以斯太尔重卡,五十铃轻卡,全顺、依维柯、海狮轻型车等引进为代表,不但解决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困扰我国商用车行业的“缺轻少重”局面,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商用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商用车行业销量规模迅速扩大,年销量从1978年的14.44万辆增长至2014年的379.13万辆。同时,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在卡车方面,各类重中轻型卡车推出了适应不同用车场景的不同尺寸的产品。而在客车方面,针对城际长途、城市公交等细分领域推出了包括燃油、燃气、纯电动在内的各种产品。

  除了基础款车型外,各类型的专用车更为突出。在基础的普通货运之外,危化运输、特种作业等领域均推出了全新升级的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强有力地促进了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并且在多个专用车细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

  从自身提升到走出国门

  最近十年,商用车行业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商用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智能网联技术在商用车上的应用愈发广泛。同时,我国商用车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重汽亮相2024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

比亚迪亮相2024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

  2020年,在克服多重不利因素的大背景下,我国商用车行业全年销量达到历史新高的453万辆,虽然在进入市场调整期后市场销量呈现规律性下降,但全行业呈现出由销量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态势。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一路上扬,年销量从10万辆级跃升至30万辆级,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行业领军企业都在稳步推进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布局前瞻,新能源轻型车市场化进程较快,新能源重卡关键技术不断实现突破,表明国家‘双碳’战略在商用车行业得到积极响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表示,“未来我国商用车的技术产品方向、市场导向、企业战略等将因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而产生重大变革。”

  与此同时,商用车出口领域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销量快速增长,过去三年商用车出口量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量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32.2%;今年1至8月,商用车出口59.7万辆,同比增长22.8%。

  其次是出口市场不断拓展。我国商用车产品出口量不仅在非洲、东盟等地区的传统发展中国家市场保持增长,还逐渐向欧洲,北美等传统高端市场拓展,与老牌商用车企业同台竞争,特别是在新能源和高端用车市场,屡屡获得数目可观的大额订单。今年9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世界瞩目的商用车展上,多家中国车企亮相展会,展出并发布了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全新产品。

  “我国商用车行业经过70余年的艰苦创业,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商用车生产国和市场,自主创新、自主可控成为商用车行业制胜的法宝。”王侠说道,我们要始终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保持供应链的安全可控,避免“卡脖子”现象,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瀚明 龚磊)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