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季度进口车销量16.60万辆 去库存仍是主要任务

2024年05月09日 15: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4年1-3月进口车累计销量为16.60万辆,同比下滑7.25%。流通协会表示,我国汽车进口量历经多年连续下滑后,去库存仍是2024年主要任务。流通协会表示,近年来进口车报关单价呈逐年增长趋势,但3月进口汽车报关均价首次低于2023年平均报关单价,说明近年来进口车消费升级趋势有所改变;2.5-3.0L大排量区间车型的占比也大幅下降24.2个百分点至4.4%,进口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正在走弱。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一季度进口车数据。供给方面,2024年1-3月我国汽车进口量为15.7万辆,同比下降4.1%,进口金额为632.7亿元,同比下降15.9%。流通协会表示,我国汽车进口量历经多年连续下滑后,去库存仍是2024年主要任务。数据显示,3月进口车库存深度已升至5.4个月,创历史新高。

  需求方面,2024年1-3月进口车累计销量为16.60万辆,同比下滑7.25%。从月度走势看,3月作为中国农历新年后首个销售完整月,整体汽车市场销售情况重回正轨,进口汽车销量回升至5.56万辆。

  价格方面,近年来进口车报关单价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5年到2023年,报关单价从25.21万元提升至41.57万元,2024年(截至3月)报关单价有所回落,为40.30万元。流通协会表示,3月进口汽车报关均价首次低于2023年平均报关单价,说明近年来进口车消费升级趋势有所改变。

  从品牌结构看,今年一季度,超豪华汽车累计销量为1394辆,同比下跌32.56%;非豪华汽车累计销量为14857辆,同比下跌15.83%;豪华车累计销量为149750辆,同比下跌5.97%,降幅最小。其中,豪华车是进口车销量主力,1-3月累计占比达90.21%。

  具体来看,雷克萨斯共销售41326辆,销量排名第一,同比增幅达38.5%;奔驰排名第二,累计销售34061辆,但同比下降20.4%;宝马排名第三,销售22922辆,同比下降15.4%。

  今年一季度有四个品牌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分别为雷克萨斯、奥迪、丰田和MINI。而坚持不降指导价的保时捷,今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大幅下降38.7%,累计销量为13593辆,排名第五。对此,流通协会分析,保时捷销售数据大幅下跌,说明我国高收入群体对奢侈品支出更趋理性。不过从供给来看,在国内需求放缓的情况下,车企可能正在收缩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量,以减轻销售压力,保护品牌价值。

  排量结构方面,一季度进口乘用车排量集中在1.5-2.0L排量区间,占比上升至53.0%,较2023年增加13.2个百分点,保持第一大排量区间;2.0-2.5L排量区间占30.6%,增长9.8个百分点,是第二大排量区间;3.0-4.0L区间占比6.2%,位居第三;2.5-3.0L排量区间占比4.4%,下降24.2个百分点,进口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正在走弱。

  新能源进口车方面,一季度新能源进口车呈季节性走弱趋势,累计销售5882辆,同比下降41.1%。其中纯电车型下降24.2%,插电混动车型同比下降53.8%。流通协会表示,作为对比,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9万辆,同比增长约32%,市场仍处明显上行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主品牌新能源豪华车正强势崛起,对新能源进口车产生较强的替代效应,终端客户的购买偏好正逐渐改变。(中国经济网 记者陈梦宇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相关阅读:

  1-2月进口车销量11万辆,自主新能源替代效应明显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