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汽福田武锡斌:商用车需紧抓低碳零碳转型调整作为发展主线

2024年04月01日 15:07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2024年3月26日-28日,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基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和创新需要,以创新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锡斌在3月27日下午举办的“开幕式暨大会论坛”上发表演讲。武锡斌首先结合数据和时间节点回顾,对商用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判断,他认为从2021年到2030年,商用车将会进入国内低碳转型升级,海外高速增长的阶段。即国内市场将以存量竞争和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经济的增长和物流需求的增加对销量的贡献,将会被物流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物流效率的提高所对冲。“我认为国内市场400万辆的需求将是一个上限。”武锡斌说。

  而对于海外市场,武锡斌判断,未来将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以及中国商用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海外出口业务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到2030年将会增长到150万辆的规模。

  对于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武锡斌分析认为,基于客户TCO价值+双碳战略+技术创新驱动,商用车未来将以“低碳零碳转型调整”作为发展主线。

  他表示,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它的使用场景特别复杂,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我们根据人、车、货、场4个要素,可以分为5大类253个场景和工况。基于不同的场景和工况,以客户TCO价值为主线,可采用不同新能源技术路线,包括纯电动、氢燃料、插混、增程等,预计到2030年渗透率将超过30%,总量在120万辆以上。“所以未来国内商用车将以‘低碳零碳结构转型’为主线,”武锡斌说,“我们一定要抓住双碳战略机遇,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助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未来商用车价值空间的争夺。武锡斌坦言国内商用车市场确实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国内市场想要盈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海外市场做的好的企业,可以通过海外的利润进行弥补,但内卷也有向海外漫延的趋势。

  他表示,在国内要想拓展盈利空间,必须进行“后市场+生态链”的业务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欧美成熟市场后市场利润占比高达到57%,而中国目前后市场利润占比仅为20%。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后市场业务生态又增加了充换电和加氢的补能业务、车电分离和电池租赁业务、整车租赁业务、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拆解业务等。“后市场+生态链”业务已经进入高成长阶段,通过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必将会成为各大车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武锡斌认为海外市场成功的关键是质量、服务与合规经营。首先,海外市场各区域和各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排放与法规政策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差异比较大、场景和工况也比较复杂、客户使用习惯也都不一样,对产品的适应性挑战很大,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产品调整,否则一定会出问题,影响海外业务的发展。

  二是一定要高度重视产品合规性和质量控制,大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水平,参与高水平的与国际品牌竞争,一定要避免进入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循环,以免对整个中系产品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重视备件的充足供应、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金融与二手车对销售的支撑,这些业务对海外市场经营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