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放于长信:推进“四化一高” 助力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4月01日 14:21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2024年3月26日-28日,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基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和创新需要,以创新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在3月27日下午举办的“开幕式暨大会论坛”上,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长信与大家共同分享一汽解放在近几年为了应对商用车行业发展所实施的举措,主要从三个部分。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长信

  首先是审时度势,拥抱变局

  当前,环顾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变局范围之广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远远超越一时一势、一域一国。同样,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新世纪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商用车行业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迎来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绿色、智能、安全、稳定发展等产业新挑战。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满足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具竞争力的新发展要求,已经成为商用车行业的必答题。拥抱变局是顺应新时代浪潮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唯有有效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等资源要素,打造新发展阶段新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新的价值池及商业模式,方能实现全渠道销售增长。

  过去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新质生产力理念的起步之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之年,我们肩负着树立民族汽车品牌,打造世界一流汽车的宏伟使命,以更创新、更开放、更智慧的发展理念迎接未知的挑战,全面推进“四化一高”,全面升级解放哥伦布朋友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局,以坚定的决心创变领航,以昂扬的斗志聚势共赢。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行则必、做则必成的新步伐,以先立后破、创变领航的新成效,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新提高,助力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部分创变领航,先立后破

  一、技术创新,“四化一高”赋能新质生产力布局。在中国一汽“531”战略引领下,一汽解放加速落实“13586”科技发展规划,瞄准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在电动车、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高品质五个方面积极布局,全力打造行业顶尖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产品竞争力,加速掌控关键核心技术。

  在电动化领域,全速推进纯电、燃电、混动三条技术路线,紧抓核心总成自主和整车技术领先两大主线,应用与前瞻并重,发布高效能电气系统、自主高效燃电发动机、混动高效驱动控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支撑电动化领域技术的持续领先。2023年11月8日发布的“星熠”前瞻技术平台下的首款燃电前瞻车,重新定义零碳、干线物流新业态。

  在低碳化领域,深耕节油、轻量、环保三大方向,通过打造节油、轻量化、零碳内燃机三大孵化平台,突破高强薄壁铸件、高强钢、白车身等42项核心技术,通过技术迁移加速产品化应用,构筑差异化竞争力,构筑解放领航地位。

  在智能化领域,聚焦完善智驾、智控、驾舱三大技术平台,突破特征级多元异构感知融合、高精度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支撑干线L2+/L3全球首发,口岸L4国内首发,环卫、港口L4率先落地示范。自主开发域融和异架构等智控平台系统,摆脱对国际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加速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两大超级工厂里程碑项目落地。2023年11月8日,完成智能驾舱行业首发,引领商用车智慧工作,优雅生活新航向。

  在网联化领域,围绕车联网运营和业务数字化两大主线,打造国内一流的“一终端六平台”数据服务体系,突破多模式数据采集,远程控车等技术,打造车队管理、智能整修、安全管家、车货匹配四大运营平台,构建研发大数据平台,打造国内首个数字化工艺平台,累计突破30项核心技术,创新数字化产品的盈利新模式。

  在高品质领域,倾力打造更安全、更可靠的产品,突破18项核心技术,持续提升用户的吸引力。

  高安全方面,突破紧急制动惯性动力中断、车道集中控制等技术,实现制动距离国内领先。

  高可靠方面,自主突破轮端免维护长寿命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实现50万公里换用周期。

  二、业态创新,加速向绿色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解放坚持创新市场化运作机制,围绕“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打造四条航线,以共创、共享、共赢为理念,和生态伙伴共同创造商用车绿色智能生态圈。

  在智能车航线,成立了苏州挚途科技有有限公司,L3、L4级智能车聚焦干线、港口、环卫等智能车应用场景,已率先在苏州、中蒙口岸、京唐港等地实现了商业化示范运营。2018年以来,一汽解放累计销售智能车超过1000台,运营里程超3000万公里。

  在新能源航线,投入超200亿元打造全球化新能源创新新基地,投入超100亿元打造燃料电池整车与系统专属基地。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新能源解决方案,与国内一流燃电池企业合作,成立了解放时代、第一元素等公司,为新能源市场运营及服务、燃料电池系统布局提供战略支撑和能力支撑。

  在车联网航线,聚焦智能网联解决方案及生态运营,以全新一代解放型车联网平台为基础,联合合作伙伴成立了鱼快创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快速建成行业第一的车联网平台和品牌为目标,不断提升功能丰富度和体验。当前联网用户突破230万,基于车联网的大数据挖掘及应用获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在后市场领域,积极推进后市场业务孵化和布局,联合合作伙伴成立了一汽解放赋界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完成了“二手车+网络货运+服务连锁”三大平台,实现了物流、金融、二手车、维保、创新五大业务板块全面快速落地。其中,一汽解放自主的网络货运平台将围绕公路货运,加速打通车端到物流端的数字通道。应该说解放在五年前就开始布局,围绕整个商业的生态链进行布局,经过这几年发展,我们感觉现在见到成效了,也为解放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三、海外市场开拓,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解放在一汽集团“531”战略引领下,紧抓海外产品、海外基地等关键增长途径,抢抓市场高位机遇,加快国际化步伐,扩大海外销量基盘,围绕重点市场赶超、空潜市场突破、合作出口提升、轻卡破局四大攻坚方向,导入更具竞争力产品,加速提升渠道、KD、金融服务等体系保障能力,启动多个战略市场本地化布局。刚才武总已经讲了,对主要市场,我们带着合作伙伴到海外布局,本地化布局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战略目标。

  同时,成立解放国际公司,以“13210”为战略落地主线,有序布局重点、潜力、空白三类贸易市场,本地化投资和欧洲高端两类战略市场,强化体系能力,全力支撑海外销量高速增长。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今年海外业务从一汽进口公司完全拿到解放公司来,成立了解放国际公司,来加速实现海外的突破。

  四、管理体系创新,坚持贯彻一体化理念。

  解放早在2017年就聚焦商业成功和客户满意,引入世界领先的IPD管理理念,启动流程化组织建设,建立从流程、组织、IT、机制四位一体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塑造一体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保障产品的交付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解放启动组织变革,重点根据细分市场和产品差异,划分不同产业,以产业为核心打造平台+产品线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实现经营责任的向下穿透及分解,组织架构由职能式组织向矩阵式转型,对应产业设置、产品线实体组织,对功能领域进一步一体化整合,至今已完成新能源等六条产品线成功推行,新产品项目周期缩短33%,利润提升了7%,质量问题降低了19%,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

  应对市场之变局,谋求行业之新局,创造未来之格局,是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想的必然途径,更是中国商用车行业的使命。

  最后是聚势共赢,植根筑魂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产业链,确立了汽车动力领域的新能源化和汽车功能领域的智能网联化的综合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取得的,是实践新质生产力的优秀成果。但我们应认识到新能源转型速度还不够快,产品附加值不够高,新技术与产品结合还不够紧密,商用车产业亟需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