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启新程 中国重汽汕德卡交车喜迎开门红    ·从 “物流之都” 到 “桥头堡” 欧曼银河绽放科技之光    ·日产汽车深陷亏损泥潭:合并失败与重组压力加剧困境    ·新能源车在蛇年如何挖深护城河    ·解放爱领航温暖守护 录取通知书背后的万里征程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2月12日20时至13日20时)    ·2025深圳国际商用车生态博览会将于2月28日举行    ·迈向新征程 中国重汽豪沃重卡亮相临沂    ·东风与长安重组新集团 折射汽车央国企改革之坚决    ·国家发展改革委: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引领物流行业新变革 一汽解放新JH6上市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2月11日20时至12日20时)    ·四地联动 一汽解放新JH6全面焕新升级上市    ·变更完成!金龙汽车正式100%持股厦门金旅    ·开门红!福田汽车2025年1月中重卡销量增18%    ·科技与舒适的完美邂逅 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临沂站    ·携手共探绿色运输未来 首批10辆曼恩纯电卡车在德铁信可投运    ·现场认购1192台!中国重汽汕德卡宁夏区域合作伙伴年度盛典举行    ·依维柯得意创造了中国轻客史上的多个第一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2月10日20时至11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携手共探绿色运输未来 首批10辆曼恩纯电卡车在德铁信可投运

2025年02月11日 10:56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近日,10台曼恩纯电卡车正式加入德铁信可的运输车队,该批车辆专为满足高装载量需求而特别研发,投入运营后可搭配内部高度达3米的相应大型拖车使用。曼恩商用车负责销售与客户解决方案的董事会成员Friedrich Baumann作为代表,将车辆正式移交给德铁信可欧洲陆路运输执行副总裁Cyrille Bonjean,随即由司机们将其开往德铁信可在德国各地的相应站点。

  150辆纯电卡车 助力企业零碳运输转型

  较大的装载量有助于提升运输的环保性,与纯电驱动的曼恩eTGX Ulra Low Liner牵引车搭配使用,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续降低。德铁信可与曼恩在2023年的一份意向书中达成协议,到2026年,将有100辆此类电动卡车加入德铁信可的车队。在首批曼恩eTGX交付期间,两家公司还签署了另一份关于交付50辆曼恩eTGL的意向书。这款用于城市货运的纯电卡车自2025年4月起可接受订购,旨在扩充德铁信可配送物流业务中的电动车辆队伍。

  “首批10辆曼恩eTGX现已投入德铁信可的日常物流运营,我们深感自豪。货运的可持续脱碳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全新的曼恩电动卡车不仅能够实现本地二氧化碳零排放,还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大宗运输就是例证。德铁信可选择曼恩eTGL,也再度证明我们的电动卡车产品系列,能为各个运输领域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曼恩商用车负责销售与客户解决方案的执行董事会成员Friedrich Baumann解释道。

  多年来,德铁信可一直奉行连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持续改用替代驱动系统外,这一战略还包括不断提升物流效率。“作为向零排放驱动转型的先驱,德铁信可未来将继续投资可持续解决方案。我们很高兴成为首个有机会让10辆曼恩eTGX组成的车队投入运营的客户。部分车辆将用于我们普通货物运输网络的日常排班服务,实行两班倒作业,比如在我们多特蒙德和汉诺威的站点之间进行每日往返运输。其他车辆将专门为我们汽车和消费领域的客户调配使用。”德铁信可欧洲陆路运输执行副总裁Cyrille Bonjean解释道。

  德铁信可欧洲系统运营高级副总裁Marc Pühler补充说:“今天对德铁信可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除了完成曼恩eTGX的交付,我们还签署了一份订购50辆曼恩eTGL卡车的意向书。这款货运卡车非常适合“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务。”

  科技为先 纯电驱动再现硬核实力

  曼恩eTGX超低位半挂电动卡车(Ultra Low Liner eTruck MAN eTGX),其半挂车高度仅950毫米,轴距仅3.75米,却拥有可达5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使其在对内部高度达3米的最大装载量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得益于其模块化电池设计,可选择四、五或六个电池组,功率分别为449马力和544马力,能针对任何运输任务进行优化适配。除了标准的CCS充电技术(功率高达375千瓦),还可订购采用全新MCS标准、充电功率高达1兆瓦的版本,即使在休息间隙也能够更快速地进行中途充电。

  除了用于重型运输任务的曼恩eTGX和eTGS,曼恩eTGL完善了曼恩电动卡车产品系列中轻型配送运输车型的布局。其续航里程可达235公里,约30分钟即可快速充电,根据车身不同,有效载荷可达6600公斤,为城市货物运输提供了低噪声和低碳排的理想方案。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