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商用汽车产业盘点——企业、品牌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产销稳中有进,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虽然商用车行业市场表现疲弱,产销未达400万辆预期,但降幅明显收窄,并且在海外出口市场、新能源、皮卡产品类别上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行业亮点。岁末年初,中国商用汽车网将立足对产业的观察、行业的分析以及现场的采访、报道,盘点2024年值得铭记的行业亮点、企业(品牌)、产品等,今日推出企业、品牌篇。
年度影响力企业——中国重汽
2024年中国重汽在重卡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首先是在销量方面,全年销售重卡245031辆,销量排名行业第一,同比增长4.61%,市占率高达27.2%。
中国重汽在重卡行业全面进入下行调整期后,始终坚持结果导向,紧抓行业走向,紧跟用户需求,在市场变革中,不断实现产品、营销、服务的自我提升。通过不断苦练内功,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产品层面,“节气王”豪沃MAX540、汕德卡G7H630、豪沃TS7等新品在节气、动力、舒适等方面均有突破,获得市场口碑、销量双重肯定。同时,在高端重卡和新能源产品领域也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成为年度影响力企业实至名归。
年度备受关注企业——一汽解放
2024年,一汽解放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创新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商用车领域斩获颇丰。在销量方面,一汽解放全年销售整车251078辆,同比增长3.9%,尽显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其中,重卡销售182784辆,尽管面临一定的市场波动,但依然保持稳健,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轻卡也有出色发挥,销售36462辆,同比增长3.59%,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在国际市场,一汽解放同样成绩斐然。在南非,2024年全年终端销量首次突破5000辆,同比增长31.9%,市场份额达到18%,成功登顶南非卡车市场销量冠军。历经三十年深耕,一汽解放不仅在南非成为市场引领者,还依托当地基地向周边南部非洲国家拓展,建立起完善的产销服运营体系,拥有40余家销售、服务渠道,遍布多个地区,构建备件中心库和客服中心,满足客户售后需求。
2024年,一汽解放以销量增长、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多维度的出色成绩,彰显了行业领军者的实力与风范,为未来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以实力奠定其行业备受关注企业的地位。
年度成长型企业——吉利商用车
在全球积极探索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吉利旗下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作为布局醇氢生态的核心力量,其研发的醇氢电动汽车,将甲醇作为液态氢直接替代传统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成功实现了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的便捷化与经济实用化升级,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商用车充电时间长、补能设施少、续航里程短等痛点,大幅提升了车辆在复杂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吉利商用车在醇氢技术领域的全方位突破与发展,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更为整个商用车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行路径,有力推动了能源结构多元化进程,在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行业迈向绿色、高效的醇氢时代。成为业界年度成长型企业。
年度合作伙伴——康明斯
康明斯作为全球动力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在与整车厂和合资伙伴的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关键作用,堪称行业合作典范。就在2025年,康明斯将迎来在华发展50周年的里程碑。。
自1975年进入中国市场,康明斯开启了与本土整车厂深度合作的征程,先后与东风汽车、陕汽集团、北汽福田、江淮汽车等建立了50:50的对等合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在股权结构上,赋予股东双方充分自主权,让合资公司既能依托康明斯的全球技术平台,又能借助整车厂对本土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实现优势互补,开发出契合不同市场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康明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也为整车厂和合资伙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在供应链培育上,康明斯也展现出积极的引领作用。在中国本地化生产涡轮增压器、燃油系统、滤清系统、后处理等关键部件,积极培育本土零部件企业。成为商用车行业最重要的年度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