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村振兴 这位代表将目光放在了基础设施上
2020年,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阻碍脱贫攻坚的步伐。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乡村振兴成为脱贫之后的工作重点。来自湖南怀化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团董事长李小红通过实地调研,带来了两点建议,一是关于持续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产地基础设施建设,赋能脱贫后时代乡村振兴;二是开展社保政策调整改革试点,支持脱贫地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涉及“农产品供应链产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李小红代表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脱贫不等于产业价值链基础设施“脱贫到位”。我国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对接。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的缺乏,仍然是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迈入乡村振兴“短板”中的短板。
李小红代表认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包括涉及“最先一公里”等问题在内,一些农产品产地流通基础设施究竟“谁来建、如何建”的问题没有落到实处,造成了中西部地区、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进而对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带来品质保障、成本控制、交付流程、持续增收、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制约性影响。
正因如此,李小红代表建议坚持持续发展的战略,将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政府)工程,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坚持持续突破的举措,优先在脱贫地区开展推进公益性批发市场和供应链产地冷链骨干基地网络建设试点;坚持持续共治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建设力度,由市场运营稳定提升效益价值。
日前,交通运输部以交规划发〔2021〕21号文颁布了《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总里程稳定在500万公里左右,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完备高效、资金保障政策机制完善有力;基础设施耐久可靠、安全防护到位有效、路域环境整洁优美;运输服务总体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更加充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总体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而在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同样明确了到2035年,除部分边远地区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总体规划已经擘画,李小红代表的建议或将成为这个宏伟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以完善的基础设施、稳定的供应链作为保障,助力脱贫之后,乡村振兴的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张懿 马瀚明)
(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