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依维柯春雷行动多重补贴 聚星EV一车解锁多重身份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行业复苏迹象初现 2月重卡销量大涨36%

2025年03月21日 09:21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马瀚明

2025年2月重型货车销量为8.14万辆,同比增长36.09%。重卡企业需要在行业向好的环境下,通过产品和服务紧抓市场机遇,否则,在市场完全进入上行区间后,缺乏综合实力的企业将会跟不上形势而面临淘汰。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5年2月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2月重型货车销量为8.14万辆,同比增长36.09%;1至2月累计销售15.4万辆,同比下降2.15%。

从数据层面看,重卡市场相较于上年同期,已经有了大幅提升,这主要是重卡市场由于2021年之前的需求透支,销量呈现连续下滑,而今这个调整期已接近尾声,市场需求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红利和内部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已经开始走向回升。同时,天然气卡车、纯电动卡车产品的大批量采购和更新置换,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重卡市场的回暖。

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与安徽、广东等地重卡经销商连线采访得知,目前市场中柴油卡车的销量更多的集中在存量的更新,而天然气卡车和纯电动卡车则是在环保政策等方面刺激的置换方面。“无论哪种需求导致的,总体而言都是在向好!”安徽地区重卡经销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前五家企业市场率达92% 解放、福田销量翻番

中国重汽2月销售重卡22505辆,同比增长9.75%,销量排名行业第一。中国重汽是2月重卡市场唯一销量超过2万辆的企业,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重汽在产品、营销、服务多个维度持续同时发力,正是这种企业综合实力的保证,令中国重汽在市场走势看到曙光之时,取得了领先的优势。

一汽解放2月销售重卡18602辆,同比增长104.37%,销量排名行业第二,销量同比翻番,能够在高历史基数的情况下,依旧实现销量翻番,充分说明了一汽解放在面对市场复杂环境下,能够保持发展定力,展现稳定的市场表现。

东风汽车2月销售重卡12753辆,同比增长39.53%,销量排名行业第三;陕汽集团紧随其后,2月销售重卡12153辆,以600辆的微弱差距排名行业第四,同比增长17.83%。

福田汽车2月销售重卡8836辆,同比增长98.34%,销量排名行业第五,接近翻番。福田汽车在完成重卡产品谱系规划后,其体系实力提升明显,销量翻番就是最好的证明。

2月重卡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月销量接近,且与排名靠后的企业领先优势较大,共同组成行业第一集团,综合市场占有率达92%,销量资源集中度再度提高。

多家企业销量大增 江淮销量下滑

徐工汽车2月销售重卡2309辆,销量排名行业第六,同比增长113.01%。徐工汽车一直坚持在新能源产品领域发力,并且在市场表现中收获了销量翻番的成绩。

江淮汽车2月销售重卡883辆,销量排名行业第七,同比下降5.56%,是排名行业前十的企业中唯一销量下滑的。

华菱汽车2月销售重卡810辆,销量排名行业第八,同比增长210.35%,销量增幅明显。奇瑞重卡首次进入重卡月销量榜前十,排名行业第九,2月销售重卡774辆,同比增长263.38%。北汽重卡以微弱差距紧随其后,2月销售重卡744辆,同比增长106.67%,销量排名行业第十。

从2月重卡市场数据看,行业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不过基于历史数据较低的原因,当前就断定今年会有明显大涨还为时过早。重卡企业需要在行业向好的环境下,通过产品和服务紧抓市场机遇,否则,在市场完全进入上行区间后,缺乏综合实力的企业将会跟不上形势而面临淘汰。(中国商用汽车网 记者 马瀚明)


(责任编辑:龚磊)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