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飞手打造 吉利雷达推出651km长续航飞手版    ·江淮1卡3月热势高涨,频频交车引领高效物流发展    ·联合重卡与长春晟源物流合作 首批燃气中置轴轿运车交付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强势登陆三大房车展,演绎移动生活新风尚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    ·“芯”悦诚服 深度品鉴解放智慧动力域GD300-3.0    ·业绩跑赢重卡行业 中国重汽2024年归母净利大增37%    ·前两月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恢复 利润降幅收窄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7日20时至28日20时)    ·智能化发展需谨防数据风险,商用车智驾更具“安全性价比”    ·广州拟停运6条BRT线路 快速公交系统过时了吗?    ·缺陷汽车如何召回?收费吗?市场监管总局解读    ·现场放豪言 百台试用车 长城重卡发布Hi4-G混动技术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汕德卡智能系统给出满分答案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调查:不规范拆解带来隐患    ·豪沃重卡助力圆鸿物流降本增效,打造跨境运力新标杆    ·跑出速度与激擎 解放轻卡大力王创富全能    ·小马智行发布2024全年财报 三年总营收15.3亿元    ·比亚迪史上最强财报出炉:营收7771亿、现金储备1549亿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3月25日20时至2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2024年09月29日 07: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从2009年起,中国已经连续15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完成动力转型并实现汽车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为中国汽车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机遇和信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由弱到强。尤其近十年来,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跨国车企借力中国市场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遇。为此,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全面、系统地展开回顾与盘点,今日推出第一篇:“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从党和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宏观决策,到一汽、东风等大大小小汽车项目的具体实施;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确立,到引进先进技术、对外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如今,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已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随着“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完成动力转型并实现汽车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时代。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连续9年产销全球第一。借助新能源赛道,我国汽车产业正以“引领者”的姿态,迎来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同时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从“一片空白”到突破3000万辆

  新中国成立之初,汽车工业一片空白,更没有成型的汽车厂。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奠基典礼,新中国的第一座汽车厂拔地而起,中国汽车工业也以此为原点,开启崭新的时代。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表示,“从1953年到改革开放前的25年间,老一辈汽车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建设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无私无畏地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合资生产轿车,让轿车进入家庭形成世界最大的市场规模,为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并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我国于2009年以产销1379.10万辆、1364.48万辆的成绩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到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更是首次突破3000万辆“门槛”,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

  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各跨国车企或调整战略,或更改产品设计,以满足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中抓住了发展机遇,快速崛起的造成新势力已经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多方势力和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今年延续着稳定增长趋势。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

  尽管我国汽车产销牢牢占据全球“老大”位置,但“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于2017年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汽车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强调,“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伴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新型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全球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汽车产业充分利用这一“换道超车”机遇,抢占竞争优势地位,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查阅和搜集行业数据,列出以下几组数据,可以从某个侧面更好地诠释和反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这十年所取得的成绩。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7.5万辆,到2023年攀升至949.5万辆,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六成以上。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依旧强劲,1-8月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占比37.5%。

  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数据,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2.7万辆,同比增长43.2%,渗透率再次突破五成,达53.9%。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表现再超预期,呈现加速上行趋势。新能源乘用车已经走出了区别于传统周期性规律的独立行情。”

  不止产销规模领先,我国在过去十年里还形成了自主可控、结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品牌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技术领域实现局部领先,并开始对跨国车企进行“反向”技术输出。

  张书林指出,“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方向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这为中国汽车参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为中国汽车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机遇和信心。”(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