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重卡销售26.5万辆 重汽销冠 福田徐工大涨    ·自主产业链渐趋完善 氢能或将重构能源版图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并非“1+1=2”    ·一汽解放以创新科技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春风作伴 开着依维柯聚星去畅享春色    ·新品首亮相 中国重汽轻型汽车登陆第137届广交会    ·山区“运输专家” 解放轻卡爬山虎专治各种不服    ·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我国汽车芯片认证体系再升级    ·全国公路气象预报(4月14日20时至15日20时)    ·欧佩克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适配全维场景 曼恩亮相Bauma 2025    ·解放虎VR-果蔬王:卡车人的每日“鲜”行记    ·唐山用户携手江淮1卡帅铃 以信赖勾勒高效物流新图景    ·中国重汽3月重卡销量超3万 同比上涨1.3%    ·横跨四国7000+公里!万里繁星·欧曼银河全球价值品鉴之旅收官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比亚迪重卡全系产品上市    ·高效物流新时代 欧曼银河重卡山东区域上市订车203台    ·依维柯春雷行动多重补贴 聚星EV一车解锁多重身份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放青汽NG产品销量破20万 JH6智系列新品发布

2024年04月10日 10:36    来源: 中国商用汽车网    

  中国商用汽车网讯 全国每售出三台天然气车辆中就有一台是解放车。4月9日,以“价值焕新,智赢未来”为主题的一汽解放青汽NG产品跨越20万庆典暨“智系列“发布会在太原举行。此次发布会上亮相的解放JH6智系列产品是在延续JH6高品质、高效益基因的同时,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能够充分满足细分市场不同用户的用车需求。

  发布会现场,一汽解放青岛整车事业部总经理、党委书记彭龙介绍,作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一汽解放深入洞察市场需求,着力解决用户痛点,不断拓宽产品矩阵。2007年,解放青汽第一台NG产品诞生,凭借突出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保障,在天然气重卡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全国每售出三台天然气车辆中就有一台是解放牌。

一汽解放青岛整车事业部总经理、党委书记彭龙在发布会现场致辞

  “今年,青汽NG产品已突破20万销量大关,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一销量奇迹的创造,既是解放青汽与广大合作伙伴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成果,更是我们强大产品实力的最好印证。未来,解放青汽将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加经济、舒适、高效的NG新产品,助力广大客户搭上致富“直通车”,推动中国物流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彭龙如是说。

  此次发布会上亮相的JH6智系列产品,是解放青汽面对物流运输市场高速发展态势,敏锐洞察用户需求,深度聚焦智能、高效、舒适、可靠,极致追求品质标准,精心研发而成。

  发布现场,一汽解放青岛中重型车产品线PDT经理彭玉全就JH6智系列进行详细解读,新JH6包括智尊版、智享版、智行版,对应产品属性和配置从高到低,智尊版覆盖牵引、载货、自卸系列车型,智享版、智行版则有不同的产品定位,对此能够更好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一汽解放青岛中重型车产品线PDT经理彭玉全解读JH6智系列产品

  凭借突出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保障,解放青汽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大关,受到众多用户高度的认可和信任,活动现场一汽解放营销总部副总经理、青岛中重型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张立军为第20万辆NG车型大客户太原市鹏腾运输有限公司段鹏程交付了象征荣耀的车钥匙。段鹏程表示,自己在朋友推荐下选择解放青汽的产品,用过一段时间后,解放青汽凭借稳定扎实的产品品质,全面周到的服务满足出勤率高、故障率小的运输需求,未来还将一如既往的选择解放青汽的产品。

  坚持市场导向,始终为用户着想,最后解放青汽还在现场推出多项专属购车优惠政策以及服务政策助力用户购车无忧、用车放心。

  放眼未来,扬帆起航。解放青汽将继续贴近市场需求、倾听用户诉求,深度解决客户痛点,助力客户致富增收,秉承“绿色智能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理念,为推动中国物流运输行业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马瀚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 行业资讯

  – 交通新闻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