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产品赋能 “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发布
中国商用汽车网讯 7月16日,在长春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里,一辆解放卡车“J7创领版”缓缓驶出生产线,这代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900万辆解放卡车出车。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一汽的第6000万辆汽车出车。活动现场,中国一汽正式发布“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据悉,该技术平台是一汽解放面向高效干线物流运输场景,围绕用户核心需求,以“四化一高”技术货架为源,以自主创新为本,历时三年时间精心打造。
据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碧磊介绍,“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为即将上市的解放J7创领版重卡量身打造,具有极致节能、极致安全、极致可靠、极致体验等五大特性。
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碧磊介绍“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
首先是极致节能特性:
该平台聚焦动力域协控、整车预见性控制、整车超低阻力等三大节能方向,突破了16项核心技术,整车节能14%,百公里节油4升、节气3公斤,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年最高可为用户节省10万元!
在动力域协控方面,以解放全新换代的机箱桥总成为基础,发挥软硬件自主研发的优势,突破高效区寻优、高动态瞬时响应等核心技术,解决山区、高原等场景节能与动力之间相互平衡的难题,在三千米高原保持动力不衰减。
在整车预见性控制方面,突破了场景适应性的局限,开发了车速寻优、挡位规划等核心算法,实现全地域整车精准控制,不挑司机,不挑工况。
在整车超低阻力方面,聚焦低风阻、低滚阻、低内阻,首创重卡数字化虚拟风洞仿真手段。突破了低风压车身表面、主动空挡滑行等核心技术,实现整车的行驶阻力行业最低。
其次是极致安全特性:
面向用户长途驾驶对高安全性的需求,该平台聚焦系统安全可靠、功能舒适友好,打造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平台。同时在全球商用车首发了L2级智驾系统,经过累计2000万公里 用户真实场景的验证,实现国内首个商用车量产标配。
在系统安全可靠方面,攻克了挂车惯性大、易“蛇形折叠”等技术难点。行业首创多维场景自适应控制算法,在大曲率弯道、强横风干扰等复杂场景下能够精准居中行驶。
在功能舒适友好方面,自主掌握线控底盘、L2级智驾系统 软硬件技术。通过海量数据虚拟仿真和持续迭代,确保功能安全零缺陷。驾驶员只需把手轻搭在方向盘上,即可实现单车道全速自适应巡航,解决长途驾驶疲劳问题,单驾运输里程提升30%。
第三是极致可靠特性:
面向用户 高出勤、高保值 的核心诉求,我们打造了“极致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保障核心的关键总成 B10寿命200万公里。
在产品开发领域,依托积淀30多年的FMA可靠性正向开发体系,积累了覆盖95%用户场景的全系列载荷谱;建立了基于多目标、多变量的整车可靠性模型;突破了虚拟可靠性预测 等核心技术;形成国际先进的开发和验证标准100余项。通过近千万公里全场景严苛验证,整车可靠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生产制造领域,突破了智能物料配送、智能在线检测与标定、轮胎自动装配等先进制造技术;全过程普及伺服焊接、智能拧紧等质控手段;实现关键工序过程能力指数大于1.67、关键质量数据100%在线 可追溯、关键扭矩合格率100%,有效保证整车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四是极致体验特性:
面向用户年轻化、个性化需求,该平台围绕健康驾舱、数字驾舱,突破了8项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绿色环保的驾乘环境和多模交互的灵动体验。
健康驾舱,斩获了商用车首个5A级健康座舱权威认证。行业首创活性炭颗粒吸附与甲醛催化分解复合7层过滤技术,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首发抗菌抑菌技术,所有内饰面料 可直接接触皮肤;首发应用竹纤维环保材料,为用户提供居家级健康环境;国内首创涉电元器件电磁防护仿真技术;开发高性能隔音降噪声学包技术,优于A类标准5分贝以上通过认证。
数字驾舱,为用户打造场景化交互体验。在商用车上,首次应用数字钥匙控车技术,可预置舒适驾乘环境;首次应用实时节能驾驶评价及三级疲劳提醒技术;另外,还开发了 多模态交互技术,涵盖75项常用功能。创新打造货源显示、专用导航、账单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贴身的货运管家服务。
第五是极致服务特性:
面向用户“省时、挣钱”的服务需求,打造数智化“极致服务”技术平台,以解放智慧云脑为核心,以200万辆解放卡车车联网数据为基础,围绕用、管、修3大场景,突破9项核心技术,用户年收益可增加3万元。
用车场景,行业首创精准车货智能匹配技术,拓展找货、援助、补能等生态服务。
管车场景,突破安全风险识别、智能调度 等算法,解决车队经营、运营一体化的难题。
修车场景,迭代故障预诊断、全车OTA 数据快速升级技术,避免无效进站、 减少故障停运,降低修车成本,单次维修平均省时20分钟。
“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一汽向“掌控关键核心技术、树立民族汽车品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据了解,解放“J7创领技术平台”赋能打造的“J7创领版”高端重卡即将上市,后续还将持续赋能解放系列燃电高端重卡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