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重卡销量达123万辆 多家企业调高全年目标    ·新平台 高颜值 解放JK6载货车——中短途运输新选择    ·欧洲车市9月迎年内首涨 四季度走势有待观察    ·前9月工业生产保持增势 产业内部循环逐步改善    ·完善全球化生产布局 长城控股收购荆门整车生产基地    ·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10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    ·步履不停 比亚迪澳洲获上亿元大巴底盘订单    ·盛况空前,创富宝典英雄会助力新宝典口碑飙升    ·不仅大还高效 快递市场新宠——解放JH6载货车    ·有里子更有面子 江淮新皮卡让我打消买SUV的念头    ·Ohnuma:戈恩半数年薪被隐瞒 日产多位高管涉案    ·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10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    ·氢能源应用前景广阔 多方协作加快构建产业链    ·引吭高歌 第二届解放卡友好声音总决赛收官    ·深耕细分市场 重汽汕德卡畅行系列载货车上市    ·2020中国二手商用车大会10月30日在江西高安举行    ·汽车产品准入、优惠申报、能耗量系统10月19日上线    ·继气囊后再曝丑闻 高田数百万安全带或被强制召回    ·加州敦促车企公开作弊软件 大众等已在美停售柴油车    ·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10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站 > 本网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7“中国时间”年度经济盘点:十大汽车行业新闻

2018年01月16日 09:20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产销2900万辆,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进口车以及二手车均迎来全面爆发期。回顾全年,车市整体运行平稳的同时,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影响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利于自主品牌突破自身桎梏;跨国车企间强强联合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展开合作,以及外商建立纯电动车合资企业不受两家限制政策的发布,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然而,高田气囊以及“神钢事件”发酵等问题,则严重扰乱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秩序;另外,双积分政策落地,禁售燃油车提上日程,以及奥迪“再合资”的尘埃落定,终将影响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2017“中国时间”年度经济盘点系列,对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做一系统回顾。本期推出十大汽车行业新闻。

  1、我国汽车产销预计2900万辆 新能源累计超60万辆

  今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9.9万辆和2584.5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9%和3.6%,再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7年全年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900万辆,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17年前11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4%,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0.7的百分点。其中,吉利汽车已突破百万辆,长城汽车对于100万辆的门槛也势在必得。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自主品牌整体销量超越1000万辆的规模已成定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取得重大突破。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63.9万辆和60.9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9.7%和51.4%。中汽协方面表示,依据往年情况来看,今年12月份的新能源销量数据应该也不会太差。整体来看,新能源全年销量应该与年初预测的80万辆不会有太大差距。

  2、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或成自主品牌突破机会

  4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力争经过十年努力,迈入汽车强国行列”的总目标,并为此提出六个细分目标、六项重点任务和八项重点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四、保障措施”的“(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及,“完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这也是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对合资股比设置限制后,我国首次提及将对此放开,因此具有划时代意义。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以落实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为主要背景。新能源、智能网联以及节能汽车正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发展重点,“处于产业变革时期,自主品牌要想突破,这或许是个机会”。

  3、《双积分管理办法》落地 几大细节考验汽车企业

  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去年9月,《双积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6月,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关于政策是否要延期的争议更是此起彼伏。如今,《双积分管理办法》终于落地,办法重点指出,“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相比意见稿,新能源汽车积分的正式考核推迟至2019年执行。

  双积分政策“给汽车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让企业做好产业链和新品推出的准备”, 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很多合资企业新能源车新布局还不到1%;一年的延期时间让国际车企能够布局产业链,实现插电混动的快速提升”。

  4、工信部一石激起千层浪 禁售燃油车应辩证看待

  9月10日,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闭幕。论坛上,针对部分国家已经制订出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这一问题,辛国斌也做出回应,“工信部日前启动了相关研究,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制订我国的时间表”。

  对于工信部官员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也应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只提到“正考虑制定”,在实际论证和执行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文件;另一方面提到“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制定时间表”,除了目前已证实的德国议院发出的倡议,更多是有关油耗和排放标准的预期。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确实是大势所趋,更是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的共识,也是推进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指标。但至于要“一刀切”、“停售燃油车”等说法,则显得极端和缺乏理性。

  5、外商建立纯电动车合资企业不受两家限制中方股比不低于50%

  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行)》,《目录》明确提出,从2017年7月28日开始,外商在华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合资企业将不受两家的限制。另外,2015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同时废止。

  《目录》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部分第一部分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第7条中强调:“汽车整车、专用车汽车制造: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

  事实上,自《目录》颁布以后,外商在纯电动车合资中开始动作频频。截止到目前,江淮与大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随后,福特宣布与众泰汽车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拟在中国成立一家从事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生产采用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

  由此可知,随着中国市场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实施的临近,各大车企都已经在考虑应对之策,而联合一家现成的新能源企业已成为部分国外车企的重要选择。

  6、中德总理见证!新能源汽车合作迎来"大动作"

  6月1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天,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将通过在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同样是在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也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引进戴姆勒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至北京奔驰,依托优势、强强联合。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戴姆勒将共同投资,对北京奔驰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从而为新产品的引入作好准备。

  同时,根据合资协议,江淮大众成立的新合资企业的合营期限有效期为25年,合资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展开全面合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推出纯电动汽车产品。该协议还包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互联技术、大数据服务、二手车服务平台服务及所有相关业务活动。

  7、“三亚声明”文件签署 奥迪再合资尘埃落定

  5月19日,抢在“520”到来之前,奥迪及其在中国市场的合作方或关联方在北京做了相互“表白”,不知其间有没有“撒娇”、“求爱”哈。但19日深夜,显然是经过了字斟句酌、百般推敲之后,由一汽-大众奥迪官方发布、全文包括标点符号只有区区89个字的“简讯”。

  奥迪经销商联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公司于2017年5月19日在北京根据“三亚声明”中的诉求达成一致并签署文件,为奥迪品牌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6年10月底,有信息曝出奥迪在华欲“再合资”,到 “简讯”发布,整整200天时间,奥迪“再合资”风波终于画上一个句号。

  8、 汽车召回1790万辆 高田气囊是罪魁祸首

  2017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召回汽车1790万辆。其中,高田气囊占比超过半数。业内人士表示,高田气囊事件在全球是一起恶性的产品质量问题事件。

  高田问题气囊事件在中国的持续影响,甚至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7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督查司就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并通报缺陷问题调查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连续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不断刷新着高田气囊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影响。截至目前,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在中国已涉及38家汽车生产者,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其中共有28家生产者累计实施召回超过100次,涉及车型超过100款,数量达到1937万辆。

  9、“神钢事件”浮出水面 造假、瞒报助推日系车走向万劫不复

  新华社10月9日报道称,“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日前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丰田汽车等约200家企业受到波及”。

  对于造假行为,“神户制钢所已承认”,有媒体报道称,其位于日本栃木县、三重县和山口县的铝制品业务工厂均存在篡改数据行为,位于神奈川县生产铜制品的子公司也有篡改行为,篡改内容主要为制品的强度数据,部分造假行为已持续了10年。

  高田“夺命气囊”的阴霾还在,大量有待召回的车辆仍置车主于死伤的险境,又一日本零部件供应商便着急“接棒”,赶来砸日系车的“招牌”。

  造假丑闻接连不断,瞒报事件此起彼伏,一个又一个精心炮制的骗局早已把日系车拉下神坛。此次神户制钢所涉嫌造假事件刚刚开始,并得到被点名的丰田等汽车企业的证实,且“正在对汽车安全性进行确认”。那么,受此影响,其他日系车的情况怎样?日系车会不会由此被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人们将密切关注。

  10、二手车有望突破1300万辆 进口车持续稳健增长

  1-10月,全国二手车累计销售1002.4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0.52%。交易额为6660.60亿元,同比增长40.45%。

  流通协会表示,今年前10个月二手交易量已突破1000万辆,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今年二手车交易量应该会在1300万辆左右。

  除二手车之外,进口车也是今年车市的亮点。今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新车98.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8.8%,进口量持续稳健增长。累计销售73.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终端需求趋势性放缓。业内人士表示,终端需求的复苏还是相对弱势,这主要是由于进口车型的国产带来可售车型的减少。

  从产销量数据来看,进口车市场可能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但是从经济效益,从各种结构的角度来看今年的市场还算不错。值得一提的是,进口车整体利润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而单车价格也在持续走强。另外,随着诸多利好政策促使更多的经营者进入,以及售后问题的逐步解决,平行进口今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原创报道组)


(责任编辑:龚磊)

行业精英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解放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胡汉杰表示,解放在2015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未来...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重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杨正旭表示,六十年来,重汽高度重视国际化战略,...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谭旭光VS王金玉:合作才是硬道理

近日,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玉率领管理团...